原典|印存玄览:胡正言辑,清顺治十七年胡氏蒂古堂刻本

《印存玄览》四卷 , (明)胡正言篆刻并辑 , 框高十九?四厘米 , 宽十四?三厘米 。 白口 , 四周单边 。
原典纪书局提供的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胡氏蒂古堂刻本 。
【原典|印存玄览:胡正言辑,清顺治十七年胡氏蒂古堂刻本】原典|印存玄览:胡正言辑,清顺治十七年胡氏蒂古堂刻本
文章图片

原典|印存玄览:胡正言辑,清顺治十七年胡氏蒂古堂刻本
文章图片

自明中叶 , 篆刻分文(彭)、何(震)二派 。 文派尚秀雅 , 何派宗苍劲 , 然其后皆入极端 , 失去古风 。 明清之际 , 胡正言欲矫两派之失 , 揣摩古意 , 以端重之刻风摹印 , 颇合古人摹印之法 , 并辑为《印史》 , 而昔已有书名作此 , 故取“甚矣存之 , 难也”之意 , 更名《印存》 。
《四库全书总目》收《印存初集》二卷、《印存玄览》二卷 , 提要云:“《初集》以朱印之 , 别名《玄览》者 , 则以墨印之 。 ”据此 , 则《印存初集》《印存玄览》原系一书 , 唯墨色有别耳 , 前者钤印 , 后者刻印 。 然今考二书 , 《四库全书总目》所言不尽赅实 , 其间异同 , 不仅在于一十竹斋本 , 一蒂古堂本 , 而在其卷次分合、内容、数量等方面亦皆有所不同 , 仅从数量比较 , 《印存玄览》收印一千零六十二方 , 《印存初集》七百零八方 , 且《初集》及《玄览》卷前皆有王相业作《印存序》 , 二者皆以“印存”为名 , 可知《印存玄览》当脱胎于《印存初集》而有所增删 。 大抵胡氏一印初成 , 即钤若干纸储之 , 集有成数 , 乃分卷合订 , 冠以序言 , 遂成一书 。 此《玄览》一书 , 刊成最后 , 且易钤朱为刊木 , 盖其时旧印多不复存 , 不再能集成一书矣 。 此本四卷 , 与《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二卷本不同 。
原典|印存玄览:胡正言辑,清顺治十七年胡氏蒂古堂刻本
文章图片

原典|印存玄览:胡正言辑,清顺治十七年胡氏蒂古堂刻本
文章图片

原典|印存玄览:胡正言辑,清顺治十七年胡氏蒂古堂刻本
文章图片

原典|印存玄览:胡正言辑,清顺治十七年胡氏蒂古堂刻本
文章图片

此本版心下镌“蒂古堂”三字 , 前有顺治十七年陈师泰序、纪映钟序 。 陈序有“《玄览》刻成 , 列姓氏其间者盖不少矣”语 , 可知此本于顺治十七年刻 。 纪映钟序亦言及刻书事 , 曰:“中翰胡曰从先生……近乃掇辑其生平所著 , 寿之梨枣 。 ”惜其作序时间无考 。 然此本“玄”字皆缺末笔 , 当是避清圣祖玄烨讳 , 玄烨于顺治十八年正月继位 , 以次年为康熙元年(一六六二) 。 据此 , 此本或为顺治十七年始刻 , 康熙初始刻成;抑或顺治间刻成 , 康熙初年乃挖改讳字并印制 , 亦有可能 。
此本钤“中山氏家臧鉴赏图书”“清白吏子孙”“余青园”诸印 。
作者简介:
胡正言(一五八四?—一六七四) , 字曰从 , 别号十竹主人、默庵老人 , 祖籍海阳(今安徽休宁) 。 崇祯间官武英殿中书舍人 , 入清不仕 , 侨居金陵鸡笼山侧 , 专事刻书、藏书之业 。 因家中庭院种竹十余株 , 颜其室曰“十竹斋” 。 博学多才 , 精研六书;善篆刻 , 亦善书画;喜制墨 , 并印笺纸 。 尤精木刻彩色套印 , 集前人经验创“鋀版”“拱花”技艺 , 并辑印《十竹斋书画谱》与《十竹斋笺谱》 , 为其代表作 。 此外 , 尚编着有《印存初集》《胡氏篆草》《词林纪事》等书 , 刻《六书正讹》《千文六书统要》《牌统孚玉》《古今诗余醉》《诗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