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像中的江南丨《西厢记》:文戏与武场兼容的艺术,诗意与俏皮并存的江南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 , 在不脱离戏曲的影响下 , 导演侯曜将其改编成古装无声电影 。 自此 , 这部将家国情怀和儿女情长真实再现的电影成为了中国影史上重要的默片名作 。 在长达40分钟的影视画面呈现中 , 观众不仅能看到文戏与武场的巧妙兼容 , 还能感受到独属于江南文化中诗意与俏皮并存的美感 , 这或许正是江南电影独一无二的“诗性”审美特征吧 。
电影|影像中的江南丨《西厢记》:文戏与武场兼容的艺术,诗意与俏皮并存的江南
文章图片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 , 武场上的打斗给予观众的是视觉上的刺激 , 文戏中的表达是让观众足够动情 。 《西厢记》(1927年影版)中有非常多著名的古装片武打场面 , 每一个武打场面的出现不仅给予了观众刺激感 , 同时也烘托了当时环境的紧张氛围 , 推动了这一条故事线的进一步发展 。
例如孙飞虎首次出现的场景 , 一众小弟围在孙飞虎这位土匪头子的身边 , 面露羡慕的神色看着其中一人耍大刀 , 电影运用全景镜头来展现这名土匪的武功能力 , 并在段落中加入近景镜头来呈现孙飞虎的脸部表情和手部肢体行动 。 由于导演侯曜受戏剧戏曲的影响 , 孙飞虎的面部表情十分夸张 , 眼珠子随着刀挥舞的方向而转动 , 达到了强化情节的功能 , 同时也是一种滑稽搞笑的戏剧呈现 。
电影|影像中的江南丨《西厢记》:文戏与武场兼容的艺术,诗意与俏皮并存的江南
文章图片

另外 , 在电影中出现的两方打斗场面 , 一是贼人孙飞虎与张生的朋友马将军 。 马将军收到张生的信 , 随即带领着一万士兵营救寺庙众人 。 侯曜运用多机位拍摄角度和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手法 , 从远景移到全景 , 再到近景 , 最后二人下马搏斗 , 将孙飞虎与马将军及两方的武力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武斗场面呈现出来 , 体现了此情境中正邪的对抗 , 从侧面反映出在红星照耀前动荡的近代中国社会中 , 代表着官方的军阀武装和民间组织的相抗衡 。
电影|影像中的江南丨《西厢记》:文戏与武场兼容的艺术,诗意与俏皮并存的江南
文章图片

二是在电影中最著名的一个镜头——张生的梦境 。 侯曜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 , 让张生骑着一支巨大的的毛笔 , 先是追上掳走崔莺莺的孙飞虎 , 然后又拿起笔用做刀枪 , 杀死了孙飞虎 , 救下了崔莺莺 。 这样一种特效的使用 , 无不体现着古代近代文人们的“一支笔两页纸 , 颠倒乾坤任我行”的情怀 , 以及对生活情节梦幻式的描述 。
电影|影像中的江南丨《西厢记》:文戏与武场兼容的艺术,诗意与俏皮并存的江南
文章图片

在电影化改编的过程中 , 历代导演们都喜欢承袭古典文化传统中 , 将情感表达融入进夸张的动作呈现中的手法 , 所以在《西厢记》中 , 观众能感受到的是戏剧式的肢体和脸部表情的呈现 , 所体现的是高度浓烈的心理情感 。 例如在电影中 , 张生与崔莺莺的第二次遇见 , 张生爬上假山上以唱歌来吸引崔莺莺和红娘的注意力 , 他极其卖力的表演逗笑了崔莺莺 , 此为二人“生死之恋”的开端 。
电影|影像中的江南丨《西厢记》:文戏与武场兼容的艺术,诗意与俏皮并存的江南
文章图片

此外 , 电影《西厢记》还将灵动的人物表现和故事情节 , 与背后的江南景色、儒学传统和文人思想的互补相融 , 而成为江南电影中“诗意与俏皮并存”的典型化代表 。
不难发现 , 在短短40分钟的影视画面呈现中 , 普济寺和寺庙中的园林景观 , 是所有情节的主要发生地点 , 据此突出江南秀丽、典雅及清幽的审美特征 。 不论是张生与崔莺莺初遇的园林、崔莺莺的闺房亦或是张生的住所 , 加上张生的书生打扮和崔莺莺用以抚面的扇子 , 都能体现出导演侯曜精通中国古典美学中“天、地、人”合一的美学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