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像中的江南丨《西厢记》:文戏与武场兼容的艺术,诗意与俏皮并存的江南】他把崔莺莺的作娇羞状融于闺房的织绣中 , 借以体现崔莺莺形象的柔美 , 把崔张的邂逅以及美好、不受世俗束缚的爱情融于江南景色中 。 试想一下 , 如果导演安排崔张二人在黄土大漠上相遇 , 便无法演绎出此般细腻柔美的情思 , 所以侯曜将“情融于景 , 景体现情”的手法运用于《西厢记》中 , 让观众真正感受到“才子佳人”式的传统 。
例如 , 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了描述江南景致的空镜画面 , 全部采用“实景拍摄”的手法——山村、曲槛回廊、拱桥、亭子、月洞门半掩的梨花庭院......因为导演侯曜想要真正展现的是一种江南山村的宁静致远 , 而那些人物形象则早已融入进这一方江南美景中 。
文章图片
张生的首次出场是在马上 , 他从远处骑着马向镜头这方缓缓而来 。 张生最后一次登场也是骑着马进京赶考的背影 , 这诠释着他作为其中一位主要人物的命运线索即书生求学为考取进士 , 在途中遇到了心仪的女子 , 最后背负着众人的期盼和崔莺莺的爱恋前往皇城参加科举考试 , 营造出一种空寂淡雅的氛围 , 强化了张生与崔莺莺惺惺相惜又一波三折的爱情之路 。
在电影中 , 出现了很多将人物放置于大远景镜头中“人景合一”的场景 。 例如崔莺莺和红娘在水榭凉亭边观鱼 , 占据近半幅画面的水面波光透露出空灵韵味 , 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 以崔莺莺为代表的江南女子就像这片水面一样 , 宁静柔和 , 更代表了崔张二人从相识、相爱到相念的这个过程就像水流一样 , 连绵不绝 , 是感性的 , 也是“诗意”的存在 。
电影中不仅有张生和崔莺莺 , 还有红娘和小和尚两位重要的戏剧式的“喜剧角色” 。 例如 , 红娘本是崔莺莺的侍女 , 但却敢在张生专心看书时逗弄张生 , 这般行为举止不仅有违古代的尊卑传统 , 甚至打破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偏见 , 以往的女性是不能和男子逗笑的 , 但红娘却突破了这一层礼法上的束缚 , 不仅具有诙谐的喜剧效果 , 同样也能让观众看出 , 以导演侯曜为代表的近代文人们的思想成见正在一步步减少 , 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也在一步步变得宽容 。
文章图片
此外 , 小和尚的每一次出场无一例外都是俏皮的 。 侯曜多用面部特写的镜头和夸张的戏剧性表现来强化小和尚这个诙谐形象的喜剧效果 。
文章图片
令观众印象最深刻的 , 是小和尚看到孙飞虎带领土匪打算强攻普济寺后 , 惊慌失措地与老和尚说明情况紧急 。 在紧张刺激的环境氛围中 , 侯曜将这一喜剧元素加入其中 , 用小和尚大惊失色的面部表情能够起到强化喜剧效果和戏剧冲突的作用 , 让观众觉得又滑稽搞笑又能被剧情紧张所吸引 。
《西厢记》中文戏与武场的互补、诗意与俏皮的穿插 , 这部电影的成功无疑让欧美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一个巨大进步 。 可以说 , 电影《西厢记》改编的成功离不开本土传统的积淀 , 因为它是戏剧式的;也离不开社会思想的突破与发展 , 因为它融合了新思想 , 文人们试图以笔为武器 , 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 无论是特效的使用、镜头画面的蒙太奇手法的交替 , 还是江南文化的展现 , 都让侯曜的《西厢记》在中国影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 鹤岗|恭喜马丽,又搞砸了一部电影
- 生活|《完美伴侣》剧中的这几位演员,用自然细腻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 电影|影院为了宣传《水门桥》,拼出易烊千玺敬礼形象,成品大为震撼
- 海市蜃楼|《海市蜃楼》看完这电影脑子不够用了!
- 现实|《姐说电影》No.4:娄烨电影坎坷的那些年
- 电影|《复联4》导演解释3小时片长 为防剧透将写公开信
- 电影|《反贪风暴4》路演开启 刘梦娜等演员即将现身禅城
- 电影|《反贪风暴4》:林德禄请停止拿烂片圈钱
- 电影|《反贪风暴4》的结局是为第五部做准备吗?
- 电影|有尺度,也有深度,这5部电影值得推荐,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