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知识犹如泉源涌流不息——略谈何英笔下的作家评论( 二 )


在谈到董立勃的小说时 , 何英认为董立勃在小说创作的长河里“无疑做好了足够的生活准备” 。 这是董立勃的财富、还是从他血脉里派生出来的经验?手心手背都是肉 。 董立勃在读大学以前 , 就有了深刻的、刻骨铭心的人间人心经验 。 他对冷暖和阴阳的感受是直接的 。 他的人生经验之一是 , 有的时候 , 加减乘除是没有逻辑的 。 时间恩赐了他经验 , 他又实质性地走出了自己的时间 , 深入地学习和感受多民族文化、多元的人情俗理经验的启示 。 他具备一种使用的养分和灵气 , 充实他小说的底色 。 在同样的一片土地 , 他看到了不同颜色的花儿 。 它们不是同一季节里的骄傲 , 它们也不知道给了董立勃什么启示 , 但是董立勃知道 。 他发现了众多的手和爱 。 它们是无限的指纹和好酒好肉啊 。 何英直接地点破了董立勃小说中活着的炙爱和阳光灿烂 。 呜呼 。 暖喜的春风春雨 , 飘逸的夏日蝴蝶 , 丝绸般飘舞的田野黄昏 , 石榴般飘舞的南疆暮色 , 骄傲醉人的金秋爷爷 , 在各自最好的时间和瞬间 , 都赐予了他温热而又会歌唱的形容词 。 董立勃的福气是 , 他找到了自己的小说语言、小说感觉、小说阵地 。 归宿感是获得了坚硬的自信 , 看好生活 , 看好茁壮成长的花椒胡椒姜皮子 , 拥有了多方面的人文经验 。
何英的笔墨继续前进 , 把深邃的感受留在了这个最好的文字里:“分析董立勃小说受到欢迎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 那就是董立勃找到了自己的形式 。 他的语言就是西部人的日常用语一样单纯简要的语言 , 但在表达西部人的生活时 , 它是最厉害的武器” 。 善哉 , 大漠孤烟直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何英|知识犹如泉源涌流不息——略谈何英笔下的作家评论】刘亮程的《捎话》出版以后 , 何英评论说:刘亮程“像语言的巫师一样 , 力图与世界发声交感反应 。 他在语言中通达宇宙 , 由此将中国古典诗学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 诗歌才有的穿透力助我们到达通明” 。 刘亮程很早以前就生活在他前后两个苍宇的时间里了 。 上世纪80年代读他的诗 , 不懂那些词语中隐藏的东西 。 前几年 , 一家民族文的杂志约我为刘亮程的译文写一些介绍文字 , 重读当年他的诗作 , 感到也是充满了智慧和温馨 , 超越了他的那个时间 。 这里的奥妙在于 , 许多人似乎看透了的时候 , 他已经在通向山顶的那些幽静里了 。 一些人在欣赏被捧在动词和形容词里的天山红花或喀纳斯神话的时候 , 他在另一个幽静里 , 描写时间的惭愧和砥砺顽强 。 他是在等待自己时间朋友了 。 他不曾向那些性别不详的时间表露过自己的心得和星星一样激动人心的诗篇 , 但是可以看见考学家门在许多次春秋后才能掘到的宝贝 。 有的人为某一件事物搞得狂妄和颓废的时候 , 他看到的是黎明前的炊烟 。 这些感觉和意象 , 都在他的作品里闪耀暖光 。 这样的时候 , 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打瞌睡 , 眼睛在我们的头上 , 时间不在我们的手里 。
刘亮程无论作诗写散文小说 , 那些美妙疼爱的文字 , 始终是他真正的朋友 , 是他的光彩夺目 。 这个朋友不是茶余饭后的夜光杯 , 不是草窝后的金窝 , 而是时间的恩赐和召唤 。
读何英的文学评论 , 我会有一些重要的启示 。 最大的收获是学习 , 不断地充实自己 , 要求自己 。 她潜心撰造的那些文字 , 对于我是一次次的讲座 , 反复地咬嚼那些智慧的论定 , 在她的美学里欣赏文学的魅力 。
十年前读过评论家雷达老师写何英的一篇《何英的锋芒与视野》 , 十分欣赏 。 文章说:“新疆年轻的女批评家何英 , 其尖锐鲜明的批评姿态 , 冷静出色的判断力 , 幽默泼辣的话语方式 , 连同支撑着她的扎实的理论根底 , 以及善于学习 , 默默耕耘的勤奋品质 , 使她的出现被看成批评界的一簇闪光 。 ”“边地新疆出现了何英这样有生气、锐气、才气的青年女批评家是令人高兴的” 。 能读到雷达老师的这些评价 , 也是我们高兴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