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今天(13日)上午 , 国家文物局召开西藏考古发现汇报会 , 通报了4项西藏重大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 。
四项西藏重要考古发现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史前聚落遗址、建筑和墓地的综合性遗址以及一处吐蕃时期的墓地 , 时间跨度长达上万年 。
【西藏|国家文物局发布4项西藏考古重要发现】一、切热遗址
切热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 , 是一处全新世早期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 2020年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
切热遗址考古发现连续的地层堆积 , 出土遗物5000余件 , 包括大量的石制品、少量动物骨骼和烧石 , 还发现火塘、灰坑等遗迹现象 。 其中一处石制品密集分布区 , 出土遗物超过2000件 , 推测是古人制作石器并原地埋藏的遗迹 。 发现石片工业、细石叶工业两种石器技术类型 , 推测为两个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存 , 显示古人类在此地至少经历了两次反复的占领过程 , 这种石器组合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环境变化与石器技术革新对古人类适应高原过程的影响、驱动以及文化响应方式 。
切热遗址是西藏西部首批系统发掘的史前旷野遗址 , 是青藏高原腹地少见的、具有明确地层堆积的史前早期人类活动遗址 , 填补了青藏高原腹地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史前考古文化的空白 。
二、玛不错遗址
玛不错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 , 是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 。 2020年至2021年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大学、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遗址开展考古工作 。
玛不错遗址考古发掘墓葬10座 , 以及火塘、灰坑等人类生活遗迹 , 出土石器、陶器、骨器、蚌饰品、滑石珠、玉管珠等遗物 。 墓葬形制有石棺墓、竖穴土坑墓 , 葬式主要有俯身抬头直肢葬、二次捡骨葬、疑似的“乱葬”三种类型 , 根据形制大致可以分为三期 。 陶器装饰纹样以刻划纹为主 , 还有戳点纹、压印纹、抹划纹等 , 技术风格与横断山区同期遗存类似 。
玛不错遗址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 , 对建立西藏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序列、探索人类适应高寒缺氧的极端环境过程及策略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
三、格布赛鲁遗址
格布赛鲁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 , 距今3600年至2100年 , 是一处包含有建筑和墓地的综合性遗址 。 2017年至2020年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对遗址开展持续考古工作 。
格布赛鲁遗址考古发掘墓葬20座、石构遗迹4处、石墙1处 。 墓葬分为早晚两期 , 第一期距今3600年至3000年 , 以石室墓为主 , 葬式主要为仰身直肢葬 , 随葬小型圜底彩绘陶罐、珠饰、铜饰、石器等 。 第二期距今2700年至2100年 , 以洞室墓为主 , 类型丰富 , 葬式包括侧身屈肢葬、捡骨二次葬 , 随葬出土陶器以夹砂红褐圜底器为主 , 器形较大 , 多装饰粗绳纹和刻划纹、戳印纹等 。
格布赛鲁墓地规模大、遗存类型多样、年代跨度长、文化内涵丰富 , 第一期遗存反映出畜牧、狩猎经济特征的文化 , 与新疆地区同期墓葬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 , 第二期遗存具有明显的本地考古学文化特征 , 该类型遗存广泛见于象泉河中游地区 。 格布赛鲁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象泉河流域人群的交流与迁徙、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英国|摘菜能赚55万?发达国家面临棘手问题,开始向全球撒钱抢人
- 古籍|樵叟备忘杂识:清代稿本,来集之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工艺美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范新
- 冷月#贾广健: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画风生动自然形神兼备
- 国家住建部$天湖真人王军——最新作品鉴赏
- 国家话剧院|国语版《四世同堂》迎来第300场演出
- 西江苗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文化培训班在西江苗寨开班
- 国家话剧院!话剧《簋街》演绎北京美食地标三十年变迁,引发老商户情感共鸣
- 宋孝宗!被遗忘的英雄,救了国家,有家族为他守墓8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