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后面大概是忙于演出 , 而且通过老作品就可以吸引新观众 , 自然就不用再玩命创作 。
文章图片
当时网络和智能手机刚刚普及 , 不少段子手会在论坛上写一些搞笑段子 , 而大家也不像现在几乎手不离手机 , 天天长在网上 。
所以 , 虽然段子不错 , 但是知道的人并不多 , 就很好用 。
于是 , 不少语言类节目的演员 , 就把网络当成了自己的“素材库” 。 一方面 , 是为了和观众互动 , 表示“你知道的梗 , 我也知道”;一方面是这些梗真的很优秀 。
甚至有不少热心观众 , 通过网络给德云社的演员留言 , 替他们总结了很多笑话和段子 , 希望能帮助他们创作 。
文章图片
而他们在拿到一些段子之后 , 确实也是要经过处理才能使用 , 并不能全部生搬硬套 。 所以 , 在一些相声演员心里 , 借鉴并不算抄袭 , 再加上没有版权意识 , 就以为公开的东西都可以改编来用 。
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 你都很难说清楚这些书的第一作者到底是谁 。
这种思维方式由来已久 , 所以有些传统文艺领域的演员一时没能改变 。
文章图片
相声、评书、戏曲等传统文艺形式 , 大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和传播 。
当然 , 这些都是吃饭的手艺 , 虽然没有版权意识 , 但是挡人财路就是结仇 , 所以传统行业对于“捋叶子”也是非常不齿的 。
但是 , 大家也习惯了没有原创保护 , 古代经常有
文章图片
在旧时候 , 如果想要表演某段别人的作品 , 需要征得同意 , 甚至拜师 , 只要拜师了 , 对方评书的梁子啊 , 相声的内核啊 , 京剧的唱腔身段和细节处理啊 , 自然就可以照搬了 。
但由于很多传统作品由于年代久远 , 且以前也没有版权公证处等场所 , 很难认定也很难证明谁是原作者 。
文章图片
比如 , 《汾河湾》、《黄鹤楼》这种经典段子 , 只要你能学会 , 谁都能演 , 没人敢说这是“捋叶子” , 你有本事让观众认可就行 。
郭德纲的《西征梦》也是改编自清代的经典老段子《堆儿兵做梦》 。
不过像这种经典段子 , 演出彩儿太难 , 反而不是谁都敢演 。
文章图片
即便行内人都对“捋叶子”很敏感 , 据说侯宝林年轻时候也照样捋过高德明的活 。
当然 , 也有高风亮节的 , 马季发现高英培的《百吹图》是自己的版本 , 不但没有追究 , 还把这个活直接送给了他 , 自己反而很少再演 。
话说回来 , 在行业内“捋叶子”终归很难看 , 严重的甚至很难在行内立足 。
所以 , 不少相声演员就把目光放到了行业外 , 互联网就是不错的素材库 。
文章图片
版权意识大概是这几年才逐渐被重视的概念 , 原创作者也逐渐获得更多法律保护和舆论认可 。
郭德纲自己就对自己的不少作品进行了著作权登记 , 比如他自己创作的评书《小神仙》《西游记》《隋唐演义》《济公传》等等 。
- 关系|德云社张云雷晒师父生日面,调皮的文案,让网友直呼二爷真可爱
- 要求|德云社涉嫌侵权,承诺赔偿要求撤诉,至今未给钱原作者将其曝光
- 经济|郭德纲四十九岁生日之际,德云社似乎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 因为|同样是离开德云社,有的叫背叛师门,有的叫倒仓,有什么区别?
- 断头台|追光路上,德云社相声演员尚九熙成名背后,不得不提的3个男人
- 上流社会|潘粤明的《啼笑书香》尚未结束,他的新戏即将开拍
- 什么|郭德纲的这位徒弟是德云社的“笑面虎”,嫉恶如仇又忠义可嘉
- 商演|德云社又摊上事了?高峰作品涉嫌抄袭,幸好这次不是用于商演
- 爱好|他这嘴要把年轻人都扒光了!精准打击年轻人各种社会病
- 卫视|德云社剧场演出受影响,幸好老郭早有安排,卫视春晚和综艺担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