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5年 , 每天15个小时的创作 , 60岁的画家汪伟民用钢笔一笔一画勾勒出了完整的《上海滨江长卷》 。 2月3日至3月26日 , 这幅30米长、1.2米高的巨幅钢笔画即将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画上海——漫画中的上海风情画展”上亮相 。 汪伟民说:“作为一个会画画的人 , 我想用这支画笔为家乡记录下城市发展的印迹 , 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留住根 。 ”
【|忒嗲了!他用小小钢笔勾勒出巨幅上海滨江版“清明上河图”】
本文图片
图说:汪伟民和《上海滨江长卷》合影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吴旭颖 摄 (下同)
初心
汪伟民对绘画的热爱传承自父亲 。 1962年 , 他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 , 父亲业余时间最爱的就是用钢笔在纸上涂涂画画 。 耳濡目染的汪伟民上小学时对钢笔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父亲便做起他的启蒙老师 , 鼓励他精进画技 。 “当时 , 家里并不宽裕 , 我就买那种按斤称的纸 , 对着‘小人书’临摹 , 后来自己也创作过一些连环画 。 ”大学期间 , 汪伟民跟随著名旅法油画艺术家方世聪学习油画;毕业后则辗转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授课 。 直到2000年 , 他终于又重新拾起钢笔 , 回归钢笔画的创作 。 “钢笔画是我爱上绘画的初心 , 也是从小的梦想 。 ”
开始时 , 汪伟民画的都是普通尺幅的作品 。 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 , 他才鼓起勇气“画点别人没画过的东西” 。 第一次挑战长卷 , 汪伟民对创作风格、透视比例等都有些拿不准 。 “5年时间 , 我一共画了4个版本的《上海滨江长卷》 , 从最初的10米长卷 , 到现在30米的版本 。 ”
本文图片
图说:《上海滨江长卷》局部
他介绍 , 长卷对于创作者空间把握的能力要求更高 。 因为黄浦江岸并不是笔直延伸的 , 要将滨江美景铺陈在一张笔直的长卷上 , 就要不断地“微调”视角 。
创作期间 , 汪伟民几乎每周都要去滨江走一走 , 在不同的角度拍照取材 , 留下数千张照片 。 此外 , 汪伟民家里的画室只能将长卷展开不到两米 , 他只好把画纸卷起来 , 一截一截画 。 “这样有个问题 , 就是我一直没办法看到整体 , 只能靠想象 。 ”所以在画到第三版时 , 汪伟民特地找朋友借到上海书城7楼多功能厅 , 将画卷完整地展开 , 花了7天时间对草稿进行了一次大改 。
相比油画创作 , 钢笔画的难点在于不能大面积的铺设晕染 , 所有的明暗关系只能靠线条的疏密来表现 , 真正是“一笔一笔勾勒出来”的 。 “最早一版我用的彩色钢笔 , 后来换成了纯黑色的 , 也是为了更突出这种质感 。 ”汪伟民说 。
本文图片
图说:汪伟民介绍自己的钢笔画
乡情
无论是作画的形式 , 还是笔下的作品 ,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汪伟民骨子里始终流淌着对家乡的热爱 。 创作长卷时 , 汪伟民最先确定的就是要“为上海而画” 。 选择用钢笔画来呈现 , 也是因为这种绘画形式在他眼里具有浓浓的海派风情 , “钢笔本是舶来品 , 很能代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 。 ”画滨江的初衷 , 也是因为“黄浦江、苏州河 , 这‘一江一河’就是这座城市的根脉和源头 。 我想画上海 , 最先就要画这个” 。 汪伟民笔下的滨江 , 不仅有惟妙惟肖的建筑 , 还有正在骑行、跑步、喝咖啡的路人 , 俨然一幅上海市民滨江生活图鉴 , “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 , 我在长卷里藏了一百多个人物 , 画的不光是景 , 更是生活和故事 。 ”长卷完成后 , 他还特地印制了缩小版的文创产品 , 为长卷标上了每一栋建筑的中英文名称 , 作为“建筑可阅读”项目的创意伴手礼 。 “我希望新老上海人 , 都能真正认识这座城市 , 就从滨江开始 。 不过 , 我感觉这次做得还不够完善 , 下一回再印 , 要加上二维码 , 附上每一栋建筑的历史和故事 。 ”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小说$6本男主假高冷小说,强推《镇河》好好笑,作者脑洞未免也太大了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玫瑰|失业在家好久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十二月十五夜$30个“落入凡间”的神仙诗句,唯美浪漫,惊艳了时光
- 云韵!斗破苍穹萧炎是一位渣男有了萧潇以后,他确实改变了很多
- 盗墓案!中国盗墓史上最长的一次盗墓,屋里挖了整整20年
- 宝石|入手翡翠的时候,要反复确认的事情有5件,你可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