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能够千古流传?( 二 )


体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能够千古流传?
文章插图

金朝的文评家王若虚也认为:前人对这篇文章多“讥病”,主要是因为它的风格滑稽。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篇佳作,那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呢?
第一,它是欧阳修发自肺腑之作,是流丽自然之典范。《竹楼记》固然是一篇非常得体的记叙文,但是《醉翁亭记》,却打破了固有的文体界限,在文章体制上有“创新”。
文章的创作,历来重视情绪表达。所谓“情为文之经”,因情而造文是中国美学的要求。在抒情方面,《醉翁亭记》还是要略强于《竹楼记》的。
第二,这篇文章乃是欧阳修“自我为法”的作品,他开创了一种新的文章体制。北宋的陈师道在《后山诗话》里面提到:“退之作记,记其事尔;今之记乃论也。”
韩愈以前在写记的时候,只是写记事的文章,到了陈师道所在的那个时代,大家写“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表议论了。
体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能够千古流传?
文章插图

那么,这种转变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少游谓《醉翁亭记》,亦用赋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醉翁亭记》开始,记事文章的里面,不但有了议论,还有“赋”的表达手法。
这就是“自我违法”,一种天才的创新。这是《醉翁亭记》的优点,而不是缺点。所以《醉翁亭记》的创新性,是其他文章无法比拟的。
第三,这篇文章并不是游戏之作,而是欧阳就匠心独运的作品。因为这篇文章写得看起来比较随意,比较彰显个性,所以提倡“灵性”学说的明代的文人,非常推崇它。
第四,这篇“乱中有序”,思想立意很高。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刚被贬了官,可是他反而把自己放逐,当成是一种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同时,在这篇文章里面,还体现出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句,尤其耐人寻味。
体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能够千古流传?
文章插图

换句话说,元明清三代的文人皆认为:《醉翁亭记》文章兼具抒情性、独创性和思想性。对于“记”、“赋”之争,近代的学者吴小如认为:它既不是“记”也不是“赋”,而是一首散文诗。
结语
宋代文人看上去比较严肃,他们虽然偶尔也会写一些滑稽的文章,如苏轼就写过很多滑稽的诗词,但是在他们的心底,始终认为坚守“文以载道”的准则。
所以对于那些“不严肃”的文章,他们都不会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到了元明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文以载道”的思想动摇了。特别是在明代以后,大家更喜欢张扬“灵性”的作品。
文学创作属于艺术范畴,因此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还是要看它写得到底有没有真情实感。其次要看它是否有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既指叙事艺术的独创,又指思想上的独到。
《醉翁亭记》在抒情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但是文章里面“与民同乐”的思想,并不是欧阳修独有的。因此苏轼错误地认为,这篇文章“又不以为奇特也”。
体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能够千古流传?
文章插图

而且宋代的文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在创作诗词文章的时候,往往理性大过感性,因此宋诗读来,远不如唐诗那么感人,就是因为宋代文人爱在诗中“讲道理”。
《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独创性”,恰恰就体现在它被宋人“讥病”的体制不清晰上。因为这篇“游记”,让人从中读出了“诗”与“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