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巴黎的《小时代》,一部“精神爽剧”?( 二 )


情节|巴黎的《小时代》,一部“精神爽剧”?
文章图片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unsplash
这部剧的主创本身对此也似乎很清楚 ,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故意继承与再生产了这些早已经被批评的刻板印象和想象 , 并且坚韧地要为此构建出一场美国人对巴黎以旧换新的想象 。
这样的固执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有时是能够被接受的 , 因为这部剧本身的属性使得它的目的一开始就很明确 , 利用所有人都参与、知晓以及着迷的刻板印象去创造一个美梦 。
情节|巴黎的《小时代》,一部“精神爽剧”?
文章图片

《巴黎传:法兰西的缩影》
[英]科林·琼斯 著 , 董小川 译
译林出版社 , 2021-12
所以我们会在《艾米丽在巴黎》中看到各种最“典型”的巴黎:优美的法式建筑、街角精致的咖啡馆与面包店 , 埃菲尔铁塔、塞纳河畔或是不知名的小街;美丽的法国女人与儒雅英俊的男人 , 到处是热爱生活和艺术的普通人 , 唱歌、画画与阅读 。
除了这些物质与特定的人物形象外 , “巴黎想象”的核心便是浪漫与爱情 , 就如电影《巴黎》《巴黎 , 我爱你》《午夜巴黎》以及《巴黎两日情》中所展现的——在某时某刻的巴黎 , 不经意间坠入爱河 , 耳鬓厮磨后是注定的分别 , 就着倒影在塞纳河上的灯火 , 落下泪水……这是有关“典型巴黎”最核心也是最吸引人的想象 , 而这一想象本身就是由各种外部文化和流行所建构的 , 美国文化在其中功不可没 。
情节|巴黎的《小时代》,一部“精神爽剧”?
文章图片

电视剧《艾米丽在巴黎》第二季剧照 , 刻画了典型的”巴黎想象“ 。
而无论是《艾米丽在巴黎》还是《小时代》里的“生活在远方” , 对于“远方”的想象也早已经从兰波或是六零年代垮掉诗人们的地理异域转向了灯红酒绿的大都会 。
来自美国芝加哥的艾米丽和巴黎之间的关系是轻松的 , 所以在剧中我们能看到即使她在公司遇到各种刁难、在日常生活里因为不会法语而麻烦重重 , 但这些都始终不会对她造成实质的影响或伤害 , 因为她始终都保留着“游客式”身份与角色 。
情节|巴黎的《小时代》,一部“精神爽剧”?
文章图片

电视剧《艾米丽在巴黎》第二季剧照
她与巴黎隔了一层 , 这样的隔既是无奈但也是“巴黎想象”得以起效的安全距离 。 所以观众们才能放心地跟着艾米丽观光巴黎、想象巴黎以及在这座浪漫之都进行那些必不可少的艳遇 。
02
想象一个“小时代” , 虚构一个“上海”
而与此相比之下我们会发现 , 郭敬明《小时代》系列里角色们和上海的关系远非那么单纯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不再仅仅只是游客 , 而是在来到或进入“远方”后 , “远方”变成了当下的此时此刻 , 因此关系必然会变得十分紧张 。
在豆瓣电影评分中 , 四部《小时代》没有一部评分超过《艾米丽在巴黎》 。 这一评分本身的参考价值其实很有限 , 却也能通过观察观众们对这两部影视剧的不同观感与评价发现隐藏在背后的一些心理与原因 。
当2013年郭敬明以豪华的阵容拍摄自己的《小时代》时 ,主流的批评其实大都十分相似 , 在电影层面是郭敬明作为导演的不达标 , 但更多的则是对其电影中所展现的抓马人际关系、对金钱与名牌过分痴迷的不满 。
情节|巴黎的《小时代》,一部“精神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