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从事儿童文学翻译七十六年,他打开了中国孩子的国际视野

今年,是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的百岁寿辰。日前,任老曾供职多年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在世纪出版园举行了《任溶溶译文集》出版座谈会。《任溶溶译文集》于去年4月推出,是国内首部收录任溶溶翻译的近四十位知名作家的八十余部作品,全二十卷,总字数近千万字的译著结集。
童书$从事儿童文学翻译七十六年,他打开了中国孩子的国际视野
文章插图
【 童书$从事儿童文学翻译七十六年,他打开了中国孩子的国际视野】图说:任溶溶与小朋友在一起 官方图(下同)
虽然座谈会的主角任老因“年事已高”,没能出席。但是,他一定不会感觉到寂寞。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诗人赵丽宏说:“任老一直坚持儿童本位,如同他自己所说——我总想让他们看得开心。他翻译儿童文学口语化、通俗易懂,又带着特别的优美。他翻译儿童诗,声韵、节奏符合儿童需求,又不失诗的韵味。他纯粹、坚持,一辈子为孩子们写作、翻译;他专注、追求自己的风格,那就是用化繁为简的方式让文字抵达读者”。
儿童文学理论家束沛德称赞任溶溶是“我国文坛一位德高望重、学贯中西的儿童文学大家、他不仅是童书翻译的巨匠,也是童诗、童话创作的能手、高手。皇皇近千万言的《任溶溶译文集》,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瑰宝,也是文化领域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
童书$从事儿童文学翻译七十六年,他打开了中国孩子的国际视野
文章插图
图说:《任溶溶译文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认为,任溶溶是“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并做到了极致”。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儿童文学翻译和写作。任老祖籍广东鹤山,母亲是广东新会人。父亲在上海开了家纸行,专门卖进口纸。他1923年5月19日出生于上海虹口闵行路,取名任根鎏。4岁时被抱去上私塾,“开学”向孔夫子和老师叩礼后即逃学回家。5岁时从上海回到广州,直到小学毕业,于1938年返回上海。1940年10月,他读初三,到苏北参加新四军。因为出发的那天是10月17日,为了防止家里人找到他,他依照这个日期改了个名字叫“史以奇”,后来担任国家出版局局长的王益说:“姓别改啦,就叫任以奇吧。”他也就得了这个被认为是原名的名字。只是半年之后,他就因为生黄疸肝炎被部队劝退回到上海。刚回到上海时,他看了左拉的小说《屠场》很是感动,就把它改编成剧本,在这个讲述工人因为到处碰壁最后变成酒鬼的故事里,他非常得意地用上了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富贵心头涌,贫穷懒惰眠。”然而很不凑巧的是,“后来一个朋友说他们想拿这个剧本去演出,结果这个朋友家失火把剧本也烧掉了,烧掉之后我跟成人文学就不‘搭界’了。”1946年1月1日,任溶溶翻译的第一个儿童文学作品土耳其作家萨德里?埃特姆的小说《黏土做的炸肉片》在上海《新文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从此开始了他的儿童文学翻译之路,距今已整整七十六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重要童书品种《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等均出自任溶溶先生译笔,它们为打开中国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做出了卓越贡献。
童书$从事儿童文学翻译七十六年,他打开了中国孩子的国际视野
文章插图
图说:任溶溶
任老曾经说过:“我的一生也是一个童话,我翻译儿童文学60多年,无非是想让小朋友读到有意思又好玩的书,同时向我国儿童文学作者介绍世界儿童文学的精品,让大家开开眼。”(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