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苏轼在黄州写下的三首绝妙好词,适合每一个处在人生低谷的人品读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苏轼的绝笔诗。
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苏轼越贬越远,但他也越来越豁达。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三首词,走进苏轼在黄州的岁月,看他如何一步步从低沉走向旷达,从落寞转为超脱。
东坡#苏轼在黄州写下的三首绝妙好词,适合每一个处在人生低谷的人品读
文章插图

初到黄州——颓丧落寞
元丰三年二月,苏轼抵达黄州。彼时的黄州不过是一个偏远萧条的江边小镇,苏轼在给王元直的一封书信里说:黄州真在井底!
骤然从江南富庶之地到穷乡僻壤,从一州太守沦为被人看管的犯官,这种打击和心理落差,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而且贬谪生活可能是一场无期徒刑,也就意味着苏轼可能就此再也不被起用。
这样的磨难,苏轼整个人也快崩溃了。于是刚到黄州的很长一段时间,苏轼都把自己关在定慧院的屋子里。因苏轼是犯官,没有官舍,所以只能暂时寓居在黄州定慧院。
他白天不出门,只有在夜晚才会出去走走。他在思考:自己是如何走到了这一步的?今后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上片以鸿见人,写深夜定慧院中所见之景:弯月如钩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漏壶的水已经滴光,夜深人静。有谁看见我这幽居的人独自往来?就像天边孤雁若有若无的身影。
下片以人见鸿,人似飞鸿,飞鸿似人。突然惊起却又回过头来张望,心中千愁万绪百般苦很,却无人知晓。拣尽寒枝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上忍受着寂寞荒冷。
黄庭坚说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然而,透过此词,我们亦可以看到苏轼内心深深的落寞与孤寂。
这是他初到黄州之时的心境。
东坡#苏轼在黄州写下的三首绝妙好词,适合每一个处在人生低谷的人品读
文章插图

躬耕东坡——淡然自足
元丰四年,好友马正卿多方奔走,想办法从官家那里为苏轼批得一块坡地。因为坡地在城东,苏轼援引白居易的故事,为这块地取名“东坡”,而他亦自号“东坡居士”,自此,便有了苏东坡。
元丰五年,苏轼已经在黄州度过两个年头,眼看起用无望,东坡又是官府的,说不定哪天就收回了,所以苏轼打算在黄州购买田地作长远之计。
苏轼听说黄州城外三十里处的沙湖,土地肥沃,于是有在那购田置产的打算。
三月七日,苏轼便和朋友一起前往沙湖。本来天朗气清,大家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没想到风云突变,转眼间下起雨来。和苏轼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苏轼丝毫不介意,甚至依然欣赏雨中的风景。
阵雨过后,天气放晴,苏轼想起这场突然而至又倏然而去的雨,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化作一篇《定风波》,惊艳和鼓舞了世人近千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雨。这场突然而至而又飘然而去的阵雨不就是人生处处无法预知的苦难和逆境。如何面对它,如何度过它,苏东坡这首词可以说是最好的答案。
海明威说: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