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青未了|大姑

文|王文梅
两个儿子&青未了|大姑
文章插图
我是读着大姑的书信长大的。大姑远在辽宁,她记挂着父母,想念着家乡,当时唯一能联系的方式就是靠书信。
每次来信,爷爷奶奶都要让我读给他们听。我能看到大姑隽秀的字体,能感受到她诚挚的感情,能阅读到她斐然的文采,我能感觉出大姑是个很棒的文化人。
大姑从小聪明伶俐,招人喜。我见过大姑年轻时的照片,很美,美得让人无可挑剔,而且大姑对人礼貌、周到、热情、善良。
在家的时候,她是村里的妇女主任。结婚后,随着参军转业的大姑父去了辽宁。
姑父是辽宁某地的铁路工人,大姑去了暂时没有工作,有人欣赏大姑,推荐她去某处当老师。
大姑是很想当老师的,但是当时已经做了母亲,孩子太小了,远离家乡,没有老人看孩子。大姑狠狠心,放弃了这次机会。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女人胸怀星空大海,却囿于厨房和爱”。
虽然大姑没有工作,但是大姑很知足,她起早贪黑做点儿小生意,日子过的也不错。尤其是,看到三个儿子越长越出息,更是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
当时,大姑的三个儿子个个长相帅气,学习优秀,是学校的学霸。他们都志存高远,正是意气风发之时,犹如田里茁壮成长的禾苗,给人以希望和期盼。
然而,就在大姑家的大儿子读初三全力冲刺的那个阶段,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个温馨幸福家庭的平静。当时同班同学闹着玩,用板凳砸在大表哥的腿上,当时没怎么在意,但一直持续地疼,因为学习紧张,一直没有去医院,后来附近的一位江湖郎中给推拿的,接着腿肿得不行,再去医院,被确诊为骨癌。
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本是鲜衣怒马,胸怀鸿鹄之志,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少年,转眼成了生命倒计时的绝症患者。
然而现实如此残酷而真实地摆在面前,家里竭尽全力挽留这个年轻的生命,花尽所有积蓄。
就在这个举步维艰的艰难时刻,屋漏又遭连夜雨——大姑夫查出了肝硬化晚期。瞬间,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大姑一个人身上,家里一个病人就已经负担不起,两个病人加在一起,还有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真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然而,大姑没有崩溃,没有放弃,甚至连软弱也没有。她像拼命旋转的陀螺,又像一个压不垮的铁人一样,为生活奔波,为家里的病人操劳。
有生意不好的时候,大姑眼神焦灼地望着来往的行人,没有人知道这个小小的豆腐摊承担着全家的生活重担,更没人知道这个小小的豆腐摊还寄托了救命的希望。
大姑常常只身坐上绿皮火车,去北京香山医院拿药,回来还得为他们做饭,洗衣,熬药。还要独自承担姑父日渐恶化的病情,那种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折磨着大姑。
大姑是个独立自尊的人。就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之下,她没有开口向亲戚朋友借钱,给他们添麻烦。大概她也知道,就在上世纪80年代的生活,大家都不富裕,大概她也太了解,“没钱休入众,落难莫寻亲”的道理,她告诉自己的孩子们:“别人来我们家玩,咱们欢迎,但是咱谁家也不去串门,咱不去讨人嫌。”孩子们很听话,同学家,邻居家哪儿都不去,就在自己家里或学习或玩耍。
病魔没有因为家人的关爱和自身的坚强而网开一面,大姑父与病魔斗争了一段时间之后,带着千般牵挂,万般不舍,离开了这个世间。随之大表哥的病情也不断地恶化,癌细胞转移上至胸部,下至腰部,已经到了小便尿血的地步,大表哥迅速消瘦,已经皮包骨头。疼痛在折磨着他,医生已无力回天,只能开一些能够止疼的药注射。最后全身上下找不到一块可以注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