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导演耿军:我们一起挺过今天,明天可有意思了( 五 )


耿军:我其实在某些点儿上来说 , 是一个没有什么人生规划、没有什么计划性的一个人 。 完了我就觉得影像、电影讲故事这件事儿 , 对我来说挺有吸引力的 。 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能力 , 调动自己身边的资源 , 这帮好朋友能帮我演 , 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摄影师、录音师 , 就试着用最低成本的方式拍 。 运气还不错 , 每拍一个作品 , 这个作品本身的运气和我个人的运气还都不错 , 完了就能达到持续创作的那样一个状态 。 这个状态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 持续创作 。
北青报:您说的运气 , 包括……
耿军:比如说去电影节、发行收回成本 , 这些事儿 。 也包括认识张献民老师 。 我在电影这件事上一共是两个老师 , 一个张献民老师 , 还有一个是跟我合作编剧的刘兵老师 。 他们对电影的认知更宽广 , 我是由着自己的兴趣走的 。 跟他们在一起合作 , 就会让我由着自己的兴趣走 , 把那种底子保留住 , 让叙事、形式 , 在个人认知和能力基础上 , 还有艺术的审美上能再往前走一点 。 张献民老师、刘兵老师在这点上其实是帮助、推动 , 非常重要 。
【北青报|导演耿军:我们一起挺过今天,明天可有意思了】“生活普通 , 只是需要大面积的安静”
北青报:《东北虎》还有一点我特别喜欢 , 音乐 。 除了片尾曲挺摇滚 , 其他配乐还都挺洋的 。
耿军:是啊 , 我们其实没有做顺拐的音乐 。 顺拐的音乐 , 比如说民族风那种音乐很好听 , 但它不适合我们的电影 。 我们需要把听觉这个空间打开 , 完了之后要让土地、人物、环境 , 跟那个听觉同时发酵 。 我们其实在这个点上做了很详细的讨论 , 我们要做得稍微洋气一点 。 但我们不需要那种特别大的音乐 , 我们需要小一点、跟着人的内心走的音乐 。
北青报:好的 。 那我很感兴趣一点 , 您的素养是怎么来完成的?我知道您到电影学院去听过徐皓峰的课 , 是吧?
耿军:对 , 我在电影学院听了好多人的课 。 徐皓峰老师我很喜欢他的课 , 他的“视听语言”讲得特别精彩 。 我也喜欢他的写作 , 他的书写得也好 。 我们也认识 , 人特别有魅力 。
北青报:那您平时喜欢看一些什么样的电影、书或者听什么音乐呢?
耿军:我从小就听广播嘛 。 我在家里边电视是不打开的 , 早上起来就先把广播打开 , 什么915、887、974啊 。 最大的滋养可能来自于纯文学的阅读吧 。 我喜欢看小说 , 其他的工具书我都不看 , 我就是喜欢看纯文学类的东西 。 电影 , 其实到现在来说也不是特别挑食 , 因为好电影太多了 , 没看过的电影就是新电影 , 现在看电影又那么便捷 。 看电影的时间可能没有阅读的时间长 。
还有就是 , 我们这种做编剧的 , 会特别留意生活里边人和人之间的细节 , 有时候也会偶尔记录一点 。 其实生活本身还是挺普通的吧 , 唯一跟其他人有区别的是 , 可能需要大面积的安静 。 就是可能这一大段时间没干什么 , 但是也需要这种大面积的安静的时间 。
北青报:那像您现在越来越算是一个成功的导演了 , 可能身边围绕着工作室的人或者是班底的人 , 还有机会去观察生活吗?
耿军:我们在一起时间很少的 。 工作的时候在一起 , 平时连聚会都很少 , 大家相处得也很好 , 剩下的时间还是属于自己 。 我身边作家朋友比较多 , 经常跟他们在一起 。 比如东北的蓝石 , 沈阳那个作家 。 他周边就是北京这边的狗子、张弛 。 这帮人都非常有趣 , 是60后那拨人 。 他们聊那些东西 , 对我来说 , 很多都是没听过没见过的 。 跟他们坐一起不用干吗 , 听他们聊天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