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忙年|从70后到00后,代代都有自己“专属”的春节仪式感

1月17日,已是腊月十五。学生们陆续放假,集市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置办年货的身影,这一切都在说明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说起春节,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看法,不同年代的人经历不同,面对春节所产生的仪式感也有所差异。70后、80后、90后、00后,尽管每一代人对春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时代记忆,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都承认,这是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70后:
打扫卫生擦玻璃
为准备一顿年夜饭而忙碌
才进腊月,李传云家里的景象就已经焕然一新了。这是李传云以退休者身份度过的第一个新年。跟以前比,她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李传云说,元旦一过,她就为新年做起了准备。
“以前工作忙,临近年底才能给家里打扫卫生,现在我已经把家里给打扫过一遍了。”李传云表示,每到过年,打扫卫生都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亲自擦玻璃更是每年的必备选项。
“像我们这一代人,过年的时候,应该都有亲自打扫卫生、擦擦玻璃的习惯”,而对于李传云个人而言,每年在新年到来前为家中置办两盆新的绿植,则是属于她自己的独特仪式感。“今年我买的是红掌和蝴蝶兰,等花开得正好的时候,孩子也该从外地回家了。”
同为70后的杨明杰,虽然没有为了迎新春而特意买花的习惯,但今年她也打算为全家大扫除一遍,来一个从上到下的辞旧迎新。
仪式感&忙年|从70后到00后,代代都有自己“专属”的春节仪式感
文章插图
杨明杰正在体验擦玻璃
“以前的我,还真没有这个亲自打扫卫生的机会。”和李传云年龄相仿,杨明杰也刚退休不久,她之前做得是餐饮生意,越到年关,越是这个行业忙的时候。那时候她连年夜饭都顾不上吃,每次大年三十回到家里,都得八九点了。
杨明杰说,在她看来,为坚守岗位无法与家人团圆的打工族们提供上一口热乎饭,就是她的新年仪式感。
现在终于有时间忙自己家里的事,杨明杰还有点不太习惯。以前每到过年的时候,她都会给那些无法归家的人准备年夜饭,现在,这个对象则换成了自己家的老人和从外地归来的孩子,“对我来说,新年就意味着要忙碌起来,准备一顿丰厚的美食。”而出自杨明杰之手的美食里面,既藏过遥远的思念,也饱含团聚的喜悦。
80后:
小家庭就地过年
见证习俗变迁
83年的姜林已经在济南定居多年,但他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在我的记忆中,2000年以前,春运都是坐着火车回老家的,这是以前过年时特有的仪式感。”然后火车逐渐被高铁给取代、高铁又被私家汽车取代,交通方式的改变,既见证了姜林事业的进步,也让他的过年仪式感发生转变。
“因为孩子还小,今年我们还是打算就地过年。”姜林说,这是他和家人一起在济南度过的第三个新年。对姜林而言,以前过年,他是归家享受过年气氛的孩子,现在过年,他是让家里充满过年气氛的父亲。
自从成立起小家庭、也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姜林就习惯在过年时,为门前贴上一副他亲手写的春联。
仪式感&忙年|从70后到00后,代代都有自己“专属”的春节仪式感
文章插图
姜林为自家撰写的春联
帮妻子给家里置办一些年货,再在临近年关时蒸上几锅来自老家的美食胶东大包子,文化人姜林觉得光做这些事情还不够,他会铺开笔墨,在喜庆的纸张上写下自己对好的对子,将这份新春祝福贴在门上,然后再多写几份,送给关系好的朋友。
李晴和丈夫的老家同样不在济南,他们今年也决定不回去了。李晴说,和老家不一样的是,在这边过年不用过分讲究各类习俗,也不用早起去拜年,但她还是需要提前准备下馒头、炸货等,在过年那天吃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