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文艺评论丨《一江春水》:生活的惊涛骇浪与生生长流

强哥|文艺评论丨《一江春水》:生活的惊涛骇浪与生生长流
文章图片

电影《一江春水》接近结尾处 , 有一个与蔡楚生、郑君里执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相似的场景:与姐妹金花吃火锅告别后 , 女主角蓉姐回家途中经过了一座桥 , 这是该片颇为罕见的展现画面纵深的时刻 , 我们目睹蓉姐走入银幕深处倚住桥边的栏杆 , 继而占据了她的视点 , 在夜幕中和她一同凝望桥下的流水 。 这里导演制造了一刻的犹疑 , 让观众为蓉姐可能做出的选择揪心 。 然而 , 终不同于《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江水表明的“一切都付诸东流”的绝望幻灭 , 《一江春水》里的河流象征着某种拯救性的力量(英文片名即为River of Salvation) , 可以接住从上游漂下来的人 , 也让蓉姐最终有勇气面对逃避的过往 。
日常生活的水漂与情节剧的波澜
《一江春水》的主角蓉姐是湖北十堰一家足疗店的技师 , 独自抚养弟弟小东的她正面临着工作和婚恋上的种种问题 , 全片围绕她的工作场景和生活环境组织而成 。 影片始于一个真实的家庭内景 , 画面左侧是靠墙摆放的观音像 , 蓉姐从右侧入画 , 拉开窗户 , 外面略带寒意的风吹了进来 。 可以说这个场景奠定了故事的基调 , 观众被邀请进蓉姐的世界 , 一个高度限定、有些逼仄又涌流着生命活力的空间 。 无论是在足疗店里煮艾草、清洗晾晒毛巾 , 与姐妹们说笑 , 还是在家中和弟弟斗嘴打闹、捶背泡脚 , 都以令人信服自然流畅的方式呈现 。
同样是表现真实的生活状态 , 近年来许多影片会采取达内兄弟式的手持跟拍 , 创造一种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氛围 , 但《一江春水》却自始至终选择了固定镜头 。 拒绝让摄影机运动或许是想要模拟生活本身的局限 , 无论蓉姐还是观众都是在一种局限中形成自己的生命认知 。 全片还特意采用了4:3的画幅 , 这种较为窄瘦的景框能更好地框限人物状态 , 借助一些前景遮挡和框中框的设计 , 成功模拟了生活本身的限缩 。 而这种审慎的距离也让观众更易体认蓉姐身上的那份定力 , 丢掉有关阶层与职业的偏见 , 被这样一个非常规的人物吸引 。 做个比喻的话 , 《一江春水》正是在蓉姐的生活之流上打出的一串水漂 , 不妄图给出一个全知的图景 , 而是用一个个截取的画面来想象完整的水流 。 透过这些跳跃的固定的截面 , 观众得以窥见一个小城普通打工女性的人生 。
强哥|文艺评论丨《一江春水》:生活的惊涛骇浪与生生长流
文章图片

然而有趣的是 , 《一江春水》无比日常的画面中事实上充满了极度戏剧性的事件 。 影片开始不久蓉姐便去和强哥的母亲见面 , 强哥是足疗店老板也是蓉姐的恋人 , 两人的婚事遭到了准婆婆的当场反对 , 但不久后蓉姐便发现老太太只是强哥雇来的临时演员 , 原来自己一心帮爱人看店 , 勉力维持生意 , 却遭到他的算计与背叛 。 另一边 , 花费蓉姐所有心思抚养长大的小东不再愿意上补习班考大学 , 还和女友静闹出了怀孕风波 。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一般的“灾难” , 从影片结尾的揭秘回看 , 则会发现这是一出典型的女性题材情节剧 。 蓉姐原本是在戏剧学校学戏的东北农村姑娘 , 爱上了镇上的评剧团团长之子 , 在怀孕后遭到背叛 , 误以为自己失手杀死了对方 , 逃亡漂泊到湖北 , 十九年间以姐姐的身份养大了孩子 , 在孩子离家打工后 , 决定回东北老家自首 , 却发现负心汉并未死去 , 她的悲苦人生是“不予立案”的 。
这种将全天下所有苦难兜头浇下的做法 , 本来能让观众泣不成声 , 但《一江春水》的特殊在于它极大地克制了情节剧的煽情 , 也将悬念的部分降到日常的程度 , 只以蓉姐不太能吃辣、拒绝吃饺子对她的家乡进行了一点提示 。 由此 , 该片最后几分钟的揭示 , 不是对影片前段意义的改写 , 其掀起的情节剧波澜 , 恰恰强化了前面日常之流的力量 。 这里没有一悲到底的嚎啕、复仇爽剧的快感 , 也不是传统的大团圆 , 在蓉姐最后流下的悲欣交集的泪水里 , 观众体会到的是更普遍的命运和人生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