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解读丨“通情达礼”的当代启示( 二 )


存敬有畏 。 中华礼乐文明要在确立人道 , 其人道实践是在崇天敬祖的基础上展开的 。 在古人看来 , “崇天” , 一则在于“天地者 , 生之本也” , 人道亦本于天 , 且内在于人 , 是人的存在规定、价值本原;二则在于“天命无不报” , 即天命具有不假人为的至上确定性 。 在此基础上 , 古人讲“知天命”“畏天命” , 即是在提示行人道的同时 , 亦要敬畏天命 , 修身以俟之 , 正所谓君子“不自尚其事 , 不自尊其身……得之自是 , 不得自是 , 以听天命” 。 而“敬祖”则在于“人本乎祖”“无先祖 , 恶出” , 古人提出敬祖意在“重仁袭恩” , 不忘先人业绩 。 以此为基础 , 古人又提出“慎终追远 , 民德归厚矣”的说法 , 这是将敬祖行为进一步纳入移风易俗的活动之中 。 崇天敬祖的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古人“反本修古 , 不忘其初者也”的人文精神 。
在此背景下 , 人即是一个知止守道、存敬有畏的现实规范性存在 。 当前社会中涌现出无知无畏、娱乐至死等现象 ,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恰在于人心缺少了对于天理道义的敬畏感 , 以致行为肆无忌惮 。 结合中华礼乐文明这一文化精神对此做适当反思,当是颇具建设性的 。
概言之 , 中华礼乐文明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 , 通情达礼则彰显了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 , 它对当代国人精神世界与社会生活的启示可谓是深远和多元的 。
【礼乐文明|解读丨“通情达礼”的当代启示】◎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作者华军) , 图源网络 ,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