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位$明代宗朱祁钰:来自父亲平叛的艳遇,偶然登上大位,却用一生来还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汉王朱高煦伙同山东都指挥使靳荣在乐安发动叛乱。
消息传到北京,刚即位不久的明宣宗朱瞻基并不慌乱,而是有条不紊地向大臣征求意见一一一派谁去剿灭二叔更合适?僵持之际,工部尚书杨荣说:
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
意思是:叛军认为陛下刚即位,一定不会亲自出征。不如来个出其不意,用天子的威严震慑,也许会事半功倍。
杨荣一语中的。朱瞻基几乎没废一兵一卒一一一因为朱高煦听说侄儿亲临乐安,第二天早上居然悄悄溜出城外跪地求饶,上演了叛乱史上最喜剧的一幕。
接下来,大军还朝。朱瞻基带回两个人,一个是朱高煦,另一个则是吴氏。朱高煦犯上作乱,理应得此“殊荣”,那吴氏呢?
大位$明代宗朱祁钰:来自父亲平叛的艳遇,偶然登上大位,却用一生来还
文章插图

明宣宗朱瞻基影视剧照
朱祁钰身世之谜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临终之际,除了命人写下遗诏之外,还单独把母亲张太后请至榻前,坦白了自己的心事。
说当年平了二叔的叛乱,在搜罗他的后宫时,有人给自己献了一个美人——吴氏。由于吴氏是罪臣之室、身份低贱,所以一直不敢带回宫中,只好养在宫外的陈符家。
但他与儿育有一子,名叫朱祁钰,年已七岁,望母亲开恩,照顾好母子俩的后半生。
张太后听罢,立马传下懿旨,《罪惟录》记载:
更一哥哥陈符家,急呼来……太后遂取其母子入宫,帝抱持哭。
吴氏母子苦尽甘来,第一次踏进紫禁大内,不料却是永别。
有人反驳,《罪惟录》引用了野史的说法,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段《明史》的记载。
恭仁康定景泰帝,讳祁钰,宣宗次子也。母贤妃吴氏。英宗即位,封郕王。
事实上,明宣宗朱瞻基身后只有两子:朱祁镇和朱祁钰。
朱祁镇(1427年)比朱祁钰(1428年)大一岁,而朱祁镇出生四个月就被立为太子,换句话说,八年来,在宫中朱祁镇就等同是朱瞻基的独子。
那么我们推测,如果朱祁钰在宫中降生,继朱祁镇封太子七年后,相信早就封王了。
所以张太后才会:“急呼来”;所以“英宗即位,封郕王”就顺理成章,所以《罪惟录》与《明史》的记载便不谋而合。
或者说,吴氏母子,在宫外相依为命了七年。
大位$明代宗朱祁钰:来自父亲平叛的艳遇,偶然登上大位,却用一生来还
文章插图

吴氏影视剧照
铁腕太后张氏
同年,朱瞻基长子朱祁镇第一次登上皇位(请注意是第一次),时年9岁,年号正统。
不过,在朱祁镇登位前,曾有传闻说他并非孙皇后亲生,而是借腹宫中婢女,来路不明,所以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并以讹传讹,推断可能由朱瞻基的五弟朱瞻墡来继统。
形势动荡,在右右摇摆的质疑声中,张太后立马召集群臣到乾清宫,流泪指着朱祁镇对群臣说:“这就是新君”。自此,群臣高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平息。
但朱祁镇9岁登基,“主少国疑”却是不争的事实,而眼前发生的一幕幕又根植于心,成了他日后难以抹去的伤痛。
接下来,群臣纷纷劝谏,为维护家国稳定,请张太后主持大局或是垂帘听政,但她却说:
不要破坏祖宗之法……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臣就可以了。
张太后说到做到,重用英国公张辅、“三杨”和胡濙等,杜绝外戚干政,在他们的辅佐下,正统初年朝政安平、风气纯正。
特别是在打压太监王振这件事情上,态度强硬,如果不是王振故作“狡黠”,早就一命归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