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币|古代拿贝壳当钱使,渔民岂不是发了?( 二 )


本文图片

除货贝(黄宝螺)、环纹货贝(金环宝螺)两种主力货贝外 , 中国古遗址、墓葬中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贝壳:虎斑宝贝(黑星宝螺)、阿文绶贝(阿拉伯宝螺)、黍斑眼球贝(初雪宝螺)、拟枣贝(爱龙宝螺)等 , 也有可能作为贝币参与流通 。
内陆的海贝从哪儿来的?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 , 中国最晚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开始 , 海贝就被当作货币大量使用了 。 贝币出土的主要区域 , 东至沿海 , 西达关中 , 南抵长江 , 北至长城 , 尤以中原一代最为密集且数量巨大 。
河南殷墟的商代贵族墓葬 , 常随葬数十、数百甚至上千枚货贝 。 著名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 , 货贝更是多达6880余枚 。 在差不多同时代的四川三星堆 , 也发现有5000枚海贝埋藏在两个祭祀坑里 。
贝币|古代拿贝壳当钱使,渔民岂不是发了?
本文图片

三星堆墓葬中出土大量海贝
图片来源:看看新闻
贝币|古代拿贝壳当钱使,渔民岂不是发了?
本文图片

要论贝币出土量最大的地方 , 当属河南殷墟、四川三星堆、云南古滇国三处遗址 。 其实贝币的使用范围相当广 , 曾出土过贝币的地方成百上千 , 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仰韶遗址、姜寨遗址、二里头遗址、马家窑遗址、四坝遗址、苏埠屯遗址……
然而货贝主要生长在热带浅海区域 , 中原、西蜀的贝币是从哪儿来的呢?
有学者推测 , 其中有我国南海产的 , 也有些来自孟加拉湾 , 甚至马尔代夫群岛 。 它们通过进贡或转手贸易 , 辗转集中到殷墟等经贸中心 , 经由工匠加工后 , 再通过买卖和赏赐等方式流通 。
一串贝壳能买到点啥?
商代以来 , 随着经济繁荣 , 贝币由一个一个花 , 逐渐变为成串使用 。 起初人们只是在货贝上打个孔 , 方便穿绳 。 后期干脆把贝壳的背面削平 , 令其成为扁平的“硬币”状 , 无疑更方便大量携带使用 。
贝币|古代拿贝壳当钱使,渔民岂不是发了?
本文图片

早期人们把贝壳打孔 , 后期将贝壳顶面磨平
图片来源网络
商周时代 , 成串贝币的单位是“朋” , 一串10枚为一朋 。
汉字“朋”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本意 , 就是两串贝币 , 作为货币单位使用 。 后因贝币系在一起的状态 , 才引申出结党、朋友等语义 。
一朋货贝能买什么呢?
不同时代有许多记载 。 比如殷墟出土的戍嗣子鼎 , 其铭文上说:商王赏赐下20朋贝 , 戍嗣子以此为资 , 制作了这件祭祀父亲的青铜鼎 。
鼎的价值不好估算 , 再看西周年间的卫盉(hé , 酒器)上 , 则记载了两桩土地交易:用价值80朋的“瑾璋”(玉器)换取了10块田地 , 又用价值20朋的“赤琥”(裘服)换取了另3块田 。 用古今单位换算 , 一朋能买良田7.5~9亩 。
贝币|古代拿贝壳当钱使,渔民岂不是发了?
本文图片

贝币|古代拿贝壳当钱使,渔民岂不是发了?
本文图片

西周青铜酒器“卫盉”
《诗经·菁菁者莪》中也曾写道:“既见君子 , 锡(赐)我百朋 。 ”若在西周 , 100朋能买七八百亩地 , 估计只是诗歌夸张 , 真实文献中极少见到这个量级的赏赐 。
贝币|古代拿贝壳当钱使,渔民岂不是发了?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