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俯瞰“大地之脸”:以当代艺术的方式观察珠三角

角度|俯瞰“大地之脸”:以当代艺术的方式观察珠三角
文章图片

《文化“UFO”》
角度|俯瞰“大地之脸”:以当代艺术的方式观察珠三角
文章图片

《观察者课堂》
角度|俯瞰“大地之脸”:以当代艺术的方式观察珠三角
文章图片

《人定胜天》
角度|俯瞰“大地之脸”:以当代艺术的方式观察珠三角
文章图片

《文化“UFO”》
文/羊城晚报采访人员 朱绍杰 图/巽美术馆
1月20日 , 新岭南文化研究展览《大地之脸》在广东顺德的巽美术馆拉开帷幕 。 展览以“创作策展”的方式 , 从观念到内容都完全由中山大学教授、策展人冯原创作并呈现 。
冯原以“俯瞰大地之脸的心智基础”和“跨越50年的珠三角之脸”两个部分深入探析珠三角50年的变迁 , 并试图以当代艺术的形式提供另一种观察岭南方式 。 展览将持续至3月20日 。
在冯原看来 , 岭南地区是一个融会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培养器皿 , 多种地理条件汇聚并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 , 演化成近代三百年以来各种新式技术涌进中国的窗口 。 20世纪后 , 岭南地区更跃升为中国走向辉煌不可缺少的先发之地 。
“大地之脸”就是“信息之脸”
“当讨论顺德或者脚下这块土地的时候 , 我们一方面遗传了祖先给我们的一种认知脸庞的能力去感受;另一方面其实也不断借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 通过技术的进步 , 反过来理解自然耕耘 。 ”冯原表示 , 《大地之脸》的展览目标 , 是通过各种地图或航拍地图 , 回顾珠三角土地上人类的演变以及人跟自然关系的演进过程 。
冯原把跨度50年的“大地之脸”的DNA加以还原、对照和分析 , 去呈现珠三角地区的空间、历史的演化之路 。 “从土地富含人类所需求的信息的角度来看 , ‘大地之脸’就是‘信息之脸’ 。 从这些信息的片段来看 , 它们又很像是电子显微镜放大后呈现的生物DNA , 将其组合到一起获得认知感之后 , ‘大地之脸’的意识便呼之欲出了 。 ”
作为南中国制造业中心 , 珠三角地域的经济腾飞与社会变化 , 已经成为当代历史的重要一笔 。 在展厅中 , 工业化生产使用的控制台与古旧的椅子、课室常用的黑板被放置在一起 , 呈现过去50年间岭南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关系 。
20世纪现代工业化的高新技术创造了飞上天空的载具之后 , 人类把摄像头带到天空 , 使远古以来就形成的两种视线都成为在天空上实现的视觉成果 。 从地面出发向着天空的第一种视线 , 如今已经变成了哈勃望远镜 , 照射到百万光年之外的宇宙边缘;而另一种朝向地面的视线 , 透过飞行器的发明和改进 , 则从高空或太空中不断记录下全世界各地的“大地之脸” 。
村落瓦顶一直在向天空发送信息
装置《人定胜天》结合了“竹子”元素和岭南传统建筑中的烟囱 , 组成了赫歇尔反射望远镜的形象 。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在50年前或更早就散布在珠三角大地上的村落、祠堂等建筑的瓦顶 , 已构成最容易辨认的形状 , 也就是说 , 珠三角的村落瓦顶一直向着天空发送信息 。
冯原常年关注建筑与景观 , 作品“PRD号UFO”部分与岭南旧瓦、罗马柱一起 , 从建筑材料与风格变迁的角度勾连起珠三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气候与地理条件塑造了岭南建筑与生活空间的独特面貌 , 而近代以来的开放又为珠三角带来了别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