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欲&重新认识太极拳,这一篇讲得太透了( 二 )


无欲和有欲相结合,言语、非言语相结合,逻辑、形象、直觉、灵感等各种思维形式相结合,显意识、潜意识、本能相结合,非理性、理性、超越理性相结合,所有的认识途径相结合并且融会贯通、一体化,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太极武术讲究动与静的和谐面对变化不已的宇宙与人生(即动),先哲发现其中有相对稳定的系统和规律(即静)。而且只有以静观动,即从相对稳定的角度来观察一切变化不定的因素,才有可能同时把握动静变化规律,进而在实践上取得动与静的和谐。
不难看出,中国哲学的动静观同前述有欲(动)无欲(静)观念一脉相承。 高层次太极武学要求达到身心运动的“动与静”。动,是打破平衡;静,是维持平衡。动中静(和“静中动”),就是动态平衡。理想的和谐和尽善尽美的水平,是身心保持连续的随遇平衡。
请想一想,人的身心不是球体(其中的心还不是一般的物理量),而且面对千变万化的格斗招数和生死危机,还要做到像理想的球体在理想的平面上那样,保持随遇平衡的运动,还要灵活多变、轻松自如、高度节能——这种训练会挖掘和造就人的心理、生理和力学何等高级的超常能力!
静或平衡的关键,在于心理中主管身心内外表里相互沟通的综合意识,不论运动如何激烈和变化无常,都要保持高度沉稳冷静的状态,尤如一平如镜的水面。也只有这样的心理平衡,才能够使人达到高度的身心松驰和高度的节能。
正如拳论所说:“只要性心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
而在最高境界里,还要取得身心运动同宇宙韵律的和谐与同步。这又是中国哲学关于天人感应、人天同步的整体观。人之动静一旦同宇宙整体的动静相沟通,面对未受过这种训练的人,便是静则坚不可摧、动则无坚不摧。至于真正的太极武学高手相对,则完全可以不经伤亡就分出高低。
“动中求静”的技击目的,是为了“以静制动”“以静制动”,是太极功夫特有的以随遇平衡能力为基础的功夫和技术,具体表现为“得机得势”。
略去细节不谈,其大致的过程如下。
高手在对方微动之机,感应对方微动之势(这叫做“得机”);以“舍己从人(静服从动或无欲)”之心,同对方势取得和谐与同步,在对方尚未真正出手时,即已破坏了他的攻势,从而化掉对方带来的不平衡(即动);
几乎同时,高手以“从人仍由己(动中求静或有欲)”之心,把对方化入自己和谐而开放的身心力学系统中,即化入自己的动态平衡(即静)之中,取得“有欲与无欲、动与静、由已与从人的动态统一(这叫做得势)”。
而一旦得势,则始终保证高手的优势和主动权,也就是意味着对方注定外于全面受制的被动地位,这叫做“我顺人背”。
至于真正达到把握自身、对手与环境平衡的高手相对,则是谁动谁败。因为先动者先破坏了自己的平衡。
因此“动中求静”有许多高于技击的目的和作用,诸如在人生、在人际关系中、在适应环境或改善环境方面,都要力求达到动态平衡。因为平衡运动是损失最小、最节能、效率最高的,因此适用于任何活动领域。
【 有欲&重新认识太极拳,这一篇讲得太透了】太极讲究阴阳阴阳也是中国哲学无所不包的概念。阴阳虚实及其相互转换,是太极借力打人以及以柔克刚等独特效应玄理之所在。
然而其中的奥妙,却世世代代以至于今日,令人百思不解。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