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读不懂这四个字,就读不懂林黛玉更不知红楼梦为何物( 三 )
文章插图
03
黛玉之“真”,以整个贾府之“假”做背景。
在解读《明妃吟》之前,我们先引用一首风格非常俊朗的诗,是一首范无病写的《感怀》诗:
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鹰背上听秋风。
潮声不息群岩响,剑术合当毕世工。
秋水惊心生妙腕,雪花夺目耀长空。
公孙弟子今何在?可畏后来器似虹。
闭上眼睛,一字一句地吟诵,你看到了什么?是过隙鹰背的风声?是群岩激荡的潮声?笔者倒是觉得,有一种“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感觉了。
铺垫了这样一首诗之后,咱们才可以继续欣赏黛玉的《五美吟?明妃曲》: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要说这首诗,字面上看,真的是一般般吧。但是——
偏偏在这首诗的后面,有宝钗的一段点评。
宝钗这样说:……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此处开始,当详解了。
要说写明妃的诗词,没有超过王安石的了。即使是欧阳修的作品,其名称也都是《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而此处宝钗引用的“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就是出自《明妃曲和王介甫作(二)》。在这里,还必须把原诗词完整呈现给大家。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大家看到最后一句了吗?“莫怨春风当自嗟”,正是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掣的花签上的诗句。而与之相对的,是薛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
黛钗的这两句花签词,需要慢慢解读哦。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出自罗隐的《牡丹花》。所以当时的注解词写的是“群芳之冠”。在这首《牡丹花》中还有这样两句: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这两句诗真真的好。
大家知道,大观园其实就是一个群芳谱,每一个女子都是一朵花,芍药是谁呢?就是湘云,而芙蓉花自然是黛玉专属了。
罗隐这首诗写得居然如此应景,那史湘云与薛宝钗关系最好,而芙蓉何处避芳尘的一个“避”字,又让人感叹有多少巧合与无奈?
读完这首《牡丹花》,感叹之余,总有嗟呀。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莫怨春风当自嗟”。这句话是欧阳修说的,其实暗含着一种任命。可是——
要说任命,那是宝钗的性格。岂是那“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林潇湘啊?
《红楼梦》曲笔之高,古往今来恐无人出其右。
就像此处,要说林黛玉,却借欧阳修之笔。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宝钗当时的点评,还有一个王荆公呢。
王安石的《明妃曲》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他提到了意态之美,岂画工所能捕捉者哉?王昭君的美,是意态之美,毛延寿画不出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何就被枉杀了呢?
意态之美,恰恰是林黛玉灵魂之所在。
文章插图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突然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类比。如果说,把薛宝钗比作欧阳修,那么林黛玉就是王安石。
- 作文@小学生作文“天官赐福”读后感,看哭老师:会不会影响孩子心智
- 陆凯#诗词丨史上最美的8首短诗,首首经典,谁读了都会心醉
- 东西方!东西方艺术审美观念的文化解读——以莫奈、黄宾虹为例
- 木雕!忠义仁勇,关公夜读春秋,紫檀木雕摆件
- 苏东坡&诗词丨这些写于逆境的诗,读后豁然开朗
- 凶墓@堪称“古今第一凶墓”,80名盗墓者慕名而来,却全都有去无回
- 意象&他被称为天才画家,26岁破格成为教授,网友作品境界太高看不懂
- 温庭筠$雪似梅花,梅花似雪,老来旧事无人说|周末读诗
- 梁山#水浒中这八句话,句句泄露天机,宋江看不懂,公孙胜懂了却装糊涂
- 李龟年|两首描写久别重逢的名作,情思深切,笔墨凝练,越读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