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一首很独特的唐诗,属于杜牧诗中的精品,读过的人并不多
这人间的四季可真是美丽,每个季节都有它们独一无二的动人之处。想到春,内心总会莫名地激动,因为世界又一次被唤醒;想到夏,眼眸总觉格外清澈,因为浓浓的绿荫洇透了整个诗心;而面对此刻正在悄然走近、又将很快流逝的秋天,情感怎会不被撩拨?
秋天的山水、秋天的草木、秋天的云朵与风声……皆是诗意的另一种表达。杜牧用《山行》来记录秋之一角: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简练而清淡的诗不仅让我们爱上了秋天,更是记住了杜牧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今天这里,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来自杜牧的另一首作品,不过这首诗与《山行》截然不同,它的情感色彩比较特殊,承载着诗人对历史乃至人生的深刻思考,四句中见古今人事之变,后两句尤其耐品。
文章插图
过勤政楼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直接看题目我们就可以得知,这首诗与政治有关(“勤政楼”是唐玄宗用来商议国家大事、处理朝政的地方)。
“千秋节”有个来头:开元17年8月5日是唐玄宗的生日,为隆重庆祝,特在勤政楼举办宴席,并且定8月5日为“千秋节”。理所当然,前来祝贺的人都会献上各种精美而贵重的礼物,比如宝石金器,比如“承露丝囊”等等。
文章插图
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也是走向了摇摇欲坠的末年,所以所谓的“千秋节”也就徒有虚名,而当时人们为皇帝所赠的礼物也便沉入时间的长河里。故而作者一开篇就来了一个总结性的叙述: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从写作手法来看,这两句属于典型的从“昔”而引起,有着浓厚的吊古意味。
作者因为路过“勤政楼”而想到了颇多人事,他又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将内容表达出来,看似很随意、简单,可实际饱含着自己内心的伤感、哀惋之情。作为一个仕途不顺的诗人,他面对国家的沉沦与历史的变迁,怎么会无动于衷呢?所以此时此刻的杜牧,他在说事、感慨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对当时腐败朝廷的无比痛恨。
【 杜牧@一首很独特的唐诗,属于杜牧诗中的精品,读过的人并不多】
文章插图
诗巷在讲绝句写作的时候重点讲过一个布局方法,那就是时间上“由昔到今”的安排。虽然这首诗的一二句并非完全是停留在“昔”这个范围内,但它却是由“昔”下笔的,所以它没有脱离框架。那么后面的两句自然就是“今”之特写了: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之前的“千秋节”“承露丝囊”都不复存在了,但是如今的紫苔却偏偏能够称心如意,它们每年都在雨水的滋润下蓬勃生长,爬满了金铺。
句中的“金铺”指的就是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做成各种形状,在皇家当然不是龙头就是狮子头了,因被镀成金色,便称之为“金铺”。时过境迁,作者眼底尽是一片萧条景象,然而他最后把镜头落在“紫苔”上,通过对它的描写,给整首诗带来了不少的生机,同时也从侧面再次为历史增添了几分沧桑。
作者用“偏称意”三个字精准地刻画出了苔藓的长势,它们的生机勃勃与周遭事物的颓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互衬托、各显其神。看到这样的苔藓,让作者在无限消沉中寻找到了一丝希望,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也给予了他些许启发,真可谓是“彼物不兴此物兴”啊。由此看来,世界对万物是公平的。
- 易牙@刘禹锡哲理丰富的一首诗,最后两句千古流传,前两句其实也很重要
- 清明&宋词之前最美的一首《蝶恋花》,意境美,韵味足,是词坛千古名篇
- 更夫@为何古人深夜要打更?若没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的智慧让人叹服
- 杨万里#杨万里在家中望月,突发奇想写下一首诗,短短4句,令人赞叹不已
- 莫言#杜牧晚年一首诗,极为深刻,结尾道尽千年真理,可惜现代人听不进
- 杜牧|杜牧的一首抒情名篇,诗中经典之句频出,读来令人叹服
- 教材!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评价很犀利,但不及金庸风趣幽默
- 邓婕@87《红楼梦》王扶林说,她长得很漂亮,可惜一肚子草包,没文化
- 战争史@红学又一大发现,红楼梦是一部战争史,群芳代表着很多的战争现象
- 这首诗@描写菊花的一首诗,后面两句流传千古,有多少人还记得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