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南宋冷门诗人,唯美深沉,你可能没读过,解密写诗诀窍,满满干货

很多人问我,诗词到底美在何处?我答曰:感动。
诗词之美,在于能打动人心,给人朴实且真切的感动。中华诗词数千年魅力不衰,或许正在于此。触动情肠,让你或悠然神往,或心有戚戚,或感慨莫名,或灵光乍现。
今天,王和尚推荐这位诗人,看似不太有名,细读却依然能打动人心。
林景熙,南宋末年诗人,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不仕,终生保有爱国之志。他曾经做了一件事,足以名垂千古。元世祖二十二年,西藏僧人杨琏真珈在绍兴发掘宋朝皇帝陵墓,致使骸骨暴露于外,惨不忍睹。林景熙与唐珏等觅得高、孝二陵遗骨,葬于绍兴兰渚山。这种爱国义举,足以看出他的品行。
今天这三首诗,林景熙写得凄迷唯美,幽婉悲凉,充满迷茫的愁绪,读后让人感动,也让人慨叹。


诗人&南宋冷门诗人,唯美深沉,你可能没读过,解密写诗诀窍,满满干货
文章插图

01.梦回 宋末元初 ·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这首诗深得含蓄之妙,全诗句句写景,又句句写情。梦回,即梦中醒来。所住的旅馆,称“荒馆”,可见其荒凉萧索,也暗示自己的孤独。作者从旖旎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在破旧的旅馆中,这种失落感不言而喻。“月笼秋”,也写出朦胧的秋景。起句即写得荒凉朦胧。
第二句,声音接入。作者做了什么梦,全诗都没写明,但是可以推测。砧声,即捣衣声。夜越安静,声音听得越真切。妇女捣衣之声,唤醒了他的客愁。可见,他漂泊在外,此刻更加想念家中的妻子。“何处”,不知何处,也符合梦醒的迷惑之感。


诗人&南宋冷门诗人,唯美深沉,你可能没读过,解密写诗诀窍,满满干货
文章插图

二联写景最妙。此刻已是深夜,夜静无风,只能听到莲叶轻轻的响动。莲花,给人高洁之感,也有清冷之感。此时,秋夜阑珊,只有远处鸥鸟时而梳翅鸣叫。鸥鸟就像作者此刻唯一的陪伴一样,两两无眠。
水寒冷,鸥未眠,作者岂不是像鸥鸟一样,独立又漂泊,洒脱又无奈,他也像莲花一样,在寒风中,悄悄枯萎。这种景,写得凄冷寥落,作者的孤独与迷茫,似乎就在诗中了。


诗人&南宋冷门诗人,唯美深沉,你可能没读过,解密写诗诀窍,满满干货
文章插图

02.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宋末元初 · 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作者在山上偶然住宿,“偶伴孤云”用得好,既暗示所住之处高寒,也暗示自己像孤云一样漂泊。此刻,天空欲雪,“四山欲雪”,写出雪势的凶猛,有一种威压之感。作者只有借着地炉来取暖。并且“雪”与“红”形成对比。一点火苗抵抗将要到来的大雪,实力对比如此悬殊。这种写法,给后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破败的房屋,破败的窗子,窗子上的纸,竟然是一张预防蒙古侵略的奏疏,这岂不让作者心生叹息。用心写就的奏疏,被弃之不用,人才被埋没,国家被置于危险的境地。但是,这一张废纸,又怎能抵抗凛冽的北风?


诗人&南宋冷门诗人,唯美深沉,你可能没读过,解密写诗诀窍,满满干货
文章插图

要注意,作者处于宋末元初,其时蒙古铁骑虎视眈眈,南宋政府岌岌可危,如此命悬一线的时候,皇帝大臣却沉醉于偏安,不积极备战,这岂不让作者长叹。这种悲愤和不满,都在这句诗中写出来了。显得充满无奈,又充满讽刺,非常有力。
再联系第二句“四山欲雪地炉红”,一点火红抵抗着四山欲雪,“却与山窗障北风”一张破纸,抵御着凛冽北风,都是一样徒劳无功,一样不堪一击。这不禁让人发出质问: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