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展览中,看明代女性绘画中的情感世界

回溯历史 , 女性画家的身影很难出现在大众视线中 , 徒留“丹青之在闺秀 , 多隐而弗彰”的感慨 。 明清之际 , 文化风气的兴盛与活跃 , 使女性自我意识逐步增强 , 一批女子的才情“被看见” 。 独特的生活环境、文化熏陶、审美体验构成了她们不同于以往的绘画美学意识和情态 。 她们通过绘画映照出自然万物 , 也照映出自己的情感世界 。
四川博物院的一场《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的情感世界》 , 让我们一睹文俶、叶小鸾、马守真、吴绡、柳如是、黄媛介与李因七位明代女性画家的作品 , 辅以相关文物、文献、史料 , 呈现她们的际遇、情感与思考 。
文俶 , 是明代画家文从简的女儿 , 在文氏家族的笔墨熏陶下 , 她从小便喜爱写字作画 , 精于花草虫蝶 。 出于女性细腻的情感和对花鸟特有的偏爱 , 文俶在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 , 她曾用4年时间悉心描摹内府收藏李时珍的《本草纲要》中草药插图千余幅 , 并对照她婚后所居寒山中自然界的花草写生 , 绘有《寒山草木昆虫状》等 。 时人评价:“点染写生 , 自出新意 , 画家以为本朝独绝 。 ”
说到历史上的才女 , 大多数人会想到李清照 。 但在明末江南地区 , 流传于文人之间最著名的才女却是去世时仅16岁的叶小鸾 。 她生于书香世家 , 父亲是才子叶绍袁 , 母亲是文学家沈璟的侄女沈宜修 。 叶小鸾自幼天资聪颖 , 她常以琴书为伴 , 每日静坐北窗下 , 作诗填词 , 临书作画 。 她的诗词凄清寥落 , 写秋夜暮景 , 述闺阁景致 , 为后人呈现了一位少女眼里的人生片段 。
而柳如是就更有故事了:1645年 , 清军直逼南京 , 青楼出身的柳如是劝文坛泰斗钱谦益 , 大明已亡 , 不如你殉国 , 我殉夫 , 咱俩投河自尽吧 。 只见钱谦益摸了一下河水 , 说 , 水太凉了 , 算了吧 。 柳如是的人生跌宕起伏 , 几经周折 , 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 其博考群籍 , 能书善画 , 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 , 她画风娴熟简约 , 清丽有致 , 书法深得后人赞赏 , 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 据说 , 她常着儒服 , 以男子形象与“云间三子”议论国事 , 写下“日毂行天沦左界 , 地机激水出东溟”这段充满阳刚之气的诗句 , 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挽救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 。 甲申国破后 , 柳如是的心与大明朝一起消散 。
【历史|在展览中,看明代女性绘画中的情感世界】她们所处的时代 , 早已消散在历史之中 , 这些女性题材画作 , 意图不一而足 , 但从她们留下的作品 , 仍可窥见被封建制度禁锢之下女性的艺术水准与人格力量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