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陈永正:应以感愧之心直面学术上的指瑕纠谬( 二 )


注释中的错误 , 白纸黑字 , 谬种流传 , 误己误人 , 为害久远 。 不要认为这有损个人面子 , 文过饰非 , 强作申辩;更不要以为批评者故意跟自己过不去 , 忿忿不平 。 无价值的书是不值得评论的 。 我希望董先生能诚恳地接受各种批评意见 , 不要过于介意那些尖刻的言辞 , 并期盼这本书的修订本能早日面世 。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有关古籍整理的图书 , 质量一般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 八十年代后 , 当时的老先生也还在 , 所出的书问题也不大 。 最近这二十年来 , 不少中青年学者参与进来 , 古籍整理中的失误是常见了 。 我认为应该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这项工作 , 等到他们读书多了 , 熟习工作方式方法以后 , 水平也就慢慢提高了 。
学问是“为己之学”
羊城晚报:做古籍校注这么难 ,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在做?古籍校注工作在您看来有何意义?
陈永正:首先是社会需要 。 尤其是当前 , 提倡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 增强文化自信 , 广大读者已认识其重要意义 。 为古籍做校注工作 , 在普及传统文化上有重要作用 。 对读者来说 , 注本可帮助自己更好地读懂原文 。 对研究者来说 , 自己亲自动手校注一两本书 , 熟悉典故 , 加深理解 , 也是提高自身素养的一个途径 。
羊城晚报:您也提到了 , 近二十年来古籍出版不免出现一些错误 , 除了年轻人古文水平、文化修养亟待提高外 , 对于古籍的出版您还有何建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陈永正:提高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素养 ,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 , 编辑人员水平高 , 所出的图书整体质量也很高 , 今年是中华书局成立110周年 , 我写了一副对联:“誉享百年惟正道 , 书藏万户即丰碑” , 以表敬仰之情 。
羊城晚报:古籍校注工作很难 , 是一个需要长久坐冷板凳的工作 , 但是对于年轻学者而言 , 没有条件沉下心来用五年十年去做这件事 , 因为要面临各种考核要出成果 , 出版社也要应对生存的危机 , 在您看来 , 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年轻学者的积极性?
陈永正:提高年轻学者的积极性 , 只能靠学者自己 , 任何人也强迫不来 。 学问 , 是“为己之学” , 先要为己 , 真正爱读书 。 不是为了考试 , 也不是为写论文评职称而读书 。 注疏笺释 , 更是通人之学 。 要有才、学、识三长 。 才 , 是天赋的能力;学 , 谓广博的知识;识 , 指精深的见解 。 三者之中 , 识力尤为重要 。 要 “精鉴博采”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失误|陈永正:应以感愧之心直面学术上的指瑕纠谬】失误|陈永正:应以感愧之心直面学术上的指瑕纠谬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