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朱虹璇:只为告诉你,初衷是多么重要( 四 )


“看过我们戏的观众可能会知道,‘九人’的场刊向来都做得比较用心,而且都是免费的。《四张机》讲的是一个老北大的故事,所以我们就做了北京大学日刊,和1919年的报纸一模一样的制式。场刊上还有很多老北大的趣闻轶事,方便大家进剧场的时候提前了解人物。《春逝》讲的是物理所的故事,我们就把场刊做成了物理所丛刊。《双枰记》讲的是南京江宁地区监狱里的故事,所以我们的场刊就做成了南京的老地图。我托我一个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朋友,找来了故事发生那一年南京的真实地图,上面的每一条河、每一条街、每一条铁路,都是我们的设计师亲手画上去的。我们做了很多类似这样的细节性的工作,比如观众进场听到的每一首暖场音乐都和剧中的年代或者人物有关系,入场须知也都是演员们以角色的口吻去录的。”
2021年9月,《四张机》《春逝》《双枰记》三戏连演,在热门网络平台的评分分别是8.6、8.7和9.0。
非职业不等于不专业,最宝贵在“珍惜”
在演到第十年的时候,朱虹璇有一个非常深的感触:非职业并不等于不专业。《双枰记》的五位演员没有一位是表演科班出身,都是所谓的“非职”演员。首演期间,有一件事让朱虹璇印象深刻:“我们一般是晚上七点半演出,按照工作流程,演员在此前化好装换好衣服,到台上来试麦就可以。但那天很早到了剧场,我就听见舞台上有声音。黑漆漆的舞台上,站了两位演员。他们在那儿默戏,站得笔直,从神情和眼神来看,肯定是在戏里的。他们在从头到尾地默着戏里的台词。舞台很黑,灯光昏暗,观众尚未入场,他们就在那里一默默了一两个小时。那一刻非常触动我,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职业演员一定比非职演员演得好。但其实很多说这话的人忘记了一件事情,就是初衷是多么重要。我们团队里这些演员,不管他们是职业的还是非职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极其珍惜这个舞台。”
戏里戏外“互文”,成就“拷问”的答案
虽然“九人”已经登上了更大的舞台,被更多的观众知道和关注,但对朱虹璇来说,“去年过得其实格外难熬,常常在疲倦,有时想放弃。”
想起当初在酒桌上立下“十年之约”时的快乐勇猛,朱虹璇觉得“惘惘如梦”:“真正走到第十年的时候,有很多成就感的来源已经被复制过了。第一次满场,我很兴奋,第一次豆瓣上8.0,我也很兴奋。但是后来再继续往下做的时候,幸福感的阈值在不断提升,感知到的更多是痛苦和挫败。回顾这过去的十年,竟不知是得多一点还是失多一点。剧团刚成立那时,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文艺女青年,觉得只需要把才华像星火一样撒在舞台上,它就会自然而然地长出很多参天大树来,不需要我们修炼太多的功课。但现在的我,必须在预算和现实的困难中摸爬滚打。去年9月份的时候我就在犹豫,这十年走完了,当年答应老朋友们要做的这件事情,我已经做到了,接下来我还要不要继续走这条不好走的路?”
恰在这样“自我拷问”的关口,一个朱虹璇从未想过会发生的瞬间出现在她眼前。
那一天排练厅里正好在排《春逝》,正排练到顾静薇和瞿健雄讨论要不要做粒子物理。顾静薇拉着瞿健雄的手,劝她不要去做,因为那在当时的行业阶段,这必然会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顾静薇:一个人的天赋不是无穷无尽的,漫长的时间会消磨掉你,消磨一天和消磨十年,不是一个概念!
瞿健雄:十年对一个人很长,但是放在整个人类历史或者学科的历史上就是短短的一瞬,十年,我能做的事情或许是结束了,但是物理的盛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