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 , 出现于明晚期 , 最早流行于北方一些地区 。
明嘉靖年间的《太康县志》载:“祀灶 , 十二月二十三、四日 。 ”《许州志》载:“二十四日祀灶 , 或先一日 。 ”万历年间的《朔方新志》载:“廿三日夕 , 祀灶 。 ”天启年间的《同州志》载:“二十四日祀灶 , 亦有先一日者 。 ”
入清以后 , 经历顺治、康熙二朝 ,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习俗在北方民间风行一时 , 但仍未成气候 。 直至雍正在位时 , 才确定了腊月二十三于坤宁宫祀灶的制度 。
正所谓上行下效 , 朝廷于腊月二十三日祀灶 , 民间自然也以这天为小年 。 至十八世纪中叶以后 , 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已成为主流 , 可谓“后起之秀” 。
随后不久 , 又有了“南方小年”“北方小年”及“官三民四”之说 。
本文图片
清代版《灶君府》纸马
据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的《日下旧闻考》记载:“京师居民祀灶犹仍旧俗……其祀用二十三日 。 惟南省客户则用二十四日 。 ”京师居民二十三日祭灶 , “南省客户”二十四日祭灶 , 从此便有“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之分 。
《寻甸州志》云:“二十四日 , 以糖豆祀灶神 。 凡官署多先一日 , 俗谓'官三民四'也 。 ”即官府二十三日祭灶 , 民间二十四日祭灶 。 后来还有“官三民四疍家五”之说 。
受“官三祭灶”影响 , 南方一些地区也开始把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前移至腊月二十三 。
如广东的珠三角地区 , 清中期以前是腊月二十四“谢灶” , 过的是“南方小年” 。 清中期以后 , 情况就变了 。
据《番禺县志》记载:“二十三日小除 , 祭灶 , 以花豆洒屋 。 ”《佛山忠义乡志》载:“二十三日小除 , 祀灶 , 以金橘、糖豆为献 。 ”
本文图片
清代版《三人灶》纸马
可见在广州及佛山一带 , 自清代起便有很多人家在腊月二十三日“谢灶” 。 虽然至今粤北、潮汕等地仍以腊月二十四为祭灶日 , 但不能笼统地说南方地区腊月二十四祭灶过小年 。
广州人说 , “过了小年就是年” 。
二十三日“谢灶”后 ,
便正式开启“过年模式”:
年廿四 , 开油镬;
年廿五 , 蒸年糕;
年廿六 , 洗被服;
年廿七 , 打扫屋;
年廿八 , 洗邋遢;
年廿九 , 贴春联;
年卅晚 , 团年饭 。
有人说 , 广州不是有年前“行花街”的习俗吗?有是有 , 但从腊月二十八至除夕夜的花市 , 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才正式形成的 , 所以在此前没有记载 。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采访人员 钟葵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采访人员 钟葵(翻拍)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
- 马晓楠!新春走基层|广州:残疾人服务中心里“年味”浓
- 广州|一周观展指南|致意珠江与广州——王璜生珠江溯源记巡回展
- 广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广东书法特展”在广州开幕
- 王恒!近百件文物入藏岭南金融博物馆 重现广州十三行时期的繁荣
- |近百件文物入藏岭南金融博物馆 重现广州十三行时期的繁荣
- |赏年画过大年!“虎虎生威过大年”2022广州迎春展来了
- 非遗|打游戏、看电影、开盲盒融入非遗!广州非遗活化利用成果惊艳
- |岭南非遗潮墟尽欢,广州过年不“墟”此行
- |打游戏 看电影、开盲盒……这个展览里的广州非遗“玩疯了”!
- 永嘉!明天开始试运营!永嘉第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