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李商隐这首写雨的诗,没有一个雨字,却句句有雨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怎么不提雪字,而形容雪很大?”
有人用打油诗的开创者唐代诗人张打油的《雪诗》来回答:“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四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通过诗题,我们都知道这是在写雪。就算没有这个诗题,我们根据诗句也大概能看出这是在描述雪势。特别是后两句,写得俗中有趣,令人捧腹。
文章插图
不提某个事物,却能贴切地写出它的独特之处。不仅含蓄有趣,也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写作技巧。这个问题也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不提雨字,怎么写出下雨?
李商隐就正好写过这么一首诗,全诗四句没有一个雨字,却句句有雨,能让人感受到雨意。这首诗就是《微雨》: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文章插图
李商隐这首诗写的是微雨,全诗一共寥寥四句,都在围绕着“微”字而写。微雨有什么特点呢?根据经验,我们都知道,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微雨起初是很难察觉到的,往往要等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或感觉到了,才会发现下雨了。
李商隐这首诗对微雨的描写,就给人以不知不觉、似有若无之感。诗人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让一场微雨轻轻地下在了我们的心上。
文章插图
此诗首句从视觉上写,描绘了微雨初降时的画面。微雨和雾霭融为一体,在林间缭绕飘动,远远望去,一片迷蒙,不见雨脚,遂分不清是雨是雾。这一句生动地写出了蒙蒙细雨的朦胧和灵动,读之如在眼前,让我们的心也跟着飘动起来。
第二句从身体上的感受来写,把微雨带来的寒意细腻地写了出来。夜幕逐渐降临,诗人本来以为凉意是夜气所生,稍久才知道不是夜寒,而是雨寒。能把雨寒和夜寒区分开来,一方面说明雨的寒意十足,另一方面也可见诗人感触之细腻敏锐。
文章插图
【 微雨#李商隐这首写雨的诗,没有一个雨字,却句句有雨】整首诗前两句都是在写微雨初降,雨才下了不久。通过后两句,我们发现微雨正在渐渐下大。第三句不仅从视觉来写,还通过视觉写出了诗人内心和身体上的感受,算是通感。室空窗远,但微雨生寒,寒意逐渐侵入屋内,让灯火小了一些,看上去更显黯淡。李商隐用了一个“冷”字来写灯火为寒意所侵而变小,灯当然是不会感到冷的,这其实是他在写自己的感受。
此诗最后一句从听觉上来写,空庭虚静无声,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从近处传来。没有声音,是一种寂静;只有一种声音,更是一种寂静。
文章插图
李商隐的咏物诗,不仅能够贴切恰当、细致入微地写出物的特点,还十分传神,能够写出物象的神韵。不仅如此,他还能把自己的情感不着痕迹地融入其中。从这首《微雨》中,我们就能窥见这些特点。
这首诗体物传神,摹写入微,不正面写雨,而是从虚处着笔,展现出了微雨的神韵。这场微雨下得迷离朦胧,而在这迷蒙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诗人。他没有像白居易那样“睡美雨声中”,而是从黄昏到深夜都在感受微雨的寒凉。
- 修道#这首将坚贞写到极致的爱情诗,开头两句成千古经典,感动了无数人
- 李邕#杜甫的这首诗非常狂妄, 李白都不敢这么写, 其中两句流传千古!
- 君问归期$李商隐这三首诗感天动地,诠释刻骨铭心的爱情
- 闺怨!白居易李商隐陆游,合欢花诗各一首,看看他们诗作之间深沉的关联
- 李林甫&张九龄的这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被誉为五律中的《离骚》
- 题张司业诗$王安石的这首诗,初看平平淡淡,细读却意味深长
- 王昌龄$唐代末流诗人张乔的这首诗,短短28字,字字动人,堪称千古绝唱
- 人生&苏轼这首词,开篇即经典,结句令人荡气回肠,千年来无人超越……
- 语文教材&南宋这首诗曾入选民国语文教材,开篇美不胜收,颔联寓意深远
- 今吾@辛弃疾的这首《鹧鸪天》,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