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人#数字化技术创新为“非遗人”传播赋能 巨量引擎“焕新非遗”融媒体培训四川站开讲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付文超
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渐关注,近年来,有关非遗保护的命题被不断讨论、研究。那些即将消失的非遗技艺、被忽视的非遗传承人、亟待发展的非遗产业,都将是值得社会大众关注、值得企业进行帮扶的公益方向。
1月19日下午, 巨量引擎“焕新非遗”公益行动融媒体培训四川站在成都文殊坊成都院子酒店银杏厅启动。以“非遗”为主的文殊坊传统文化商家悉数参加培训。培训通过新媒体账号和内容运营方式、传统文化类账号如何直播带货等内容赋能“非遗人”,帮助“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文化类商家更好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展示和传播“非遗”,扩大项目影响力,为“非遗”传承人带来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非遗人#数字化技术创新为“非遗人”传播赋能 巨量引擎“焕新非遗”融媒体培训四川站开讲
文章插图

国家级“非遗人”遇困境“焕新非遗”出新招
成都文殊坊位于成都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文殊坊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川西街院建筑为载体,充分体现老成都人文历史精髓。成都文殊坊内设“非遗传承街”,是省市两级政府确认的“非遗”传承街区,有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孟德芝、刘氏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嘉峰、成都银丝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道安等十余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入驻。
银花丝技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也是成都市著名的传统特种手工艺。制作银花丝工艺品时,艺人们所用的银丝最细的接近头发丝细,而粗的也仅有几毫米,像一根根明亮柔软的银丝挂面,通过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等手工技法,制作出一件件神奇的手工产品。
道安女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民间十佳艺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事银花丝设计制作40余年,在成都文殊坊内经营着一家银花丝工作室门店。但现在,这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遇到了困境。据道安的女儿王晓璐说,自从疫情来了后,我们感觉到了非常强的紧迫感,实体店没有了人,到底传统技艺还能不能传承下去成为了最大的困难。
“2020年初的时候,为了生存下去我开始学着做抖音,那时候信心很足的,自己摸索学习视频剪辑技巧”,王晓璐继续说道,但是不久我就发现了问题,制作了十多期之后就没办法坚持下去了,当时自己又要拍摄,又要剪辑,自己还要当主角,事情非常繁杂,然后就停更了。“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我每次认认真真做完一期视频,但点赞的总是身边的几十个熟人,究竟流量从哪里来,怎么把好东西传播出去,也让我非常困惑”。
事实上,“银花丝”遇到的困境也是多数非遗传承人的困境,包括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孟德芝、刘氏竹编文殊坊店运营负责人朱琳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困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让更多人看见、知晓、了解、喜爱,是保护与传承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让“非遗”项目走出去、走更远,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 非遗人#数字化技术创新为“非遗人”传播赋能 巨量引擎“焕新非遗”融媒体培训四川站开讲】由巨量引擎联合字节跳动公益、今日头条文史频道及光明网在2021年11月发起的“焕新非遗”公益行动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为“非遗人”出新招,帮助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文化类商家更好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展示和传播“非遗”,再通过联动政府、媒体、商家和大众共同为“非遗”保护出力,助力“非遗”产业化进程。
亲授传播方法论 助力“非遗人”探索新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