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朱虹 张雷:陶渊明的饮酒诗( 二 )


朱虹|朱虹 张雷:陶渊明的饮酒诗
文章图片

陶渊明在《饮酒》诗的序里写:“余闲居寡欢 , 兼比夜已长 , 偶有名酒 , 无夕不饮 , 顾影独尽 。 忽焉复醉 。 既醉之后 , 辄题数句自娱 , 纸墨遂多 。 辞无诠次 , 聊命故人书之 , 以为欢笑尔 。 ”这些诗是陶渊明在孤独长夜里自斟自饮 , 酒醉之后写来自娱的诗歌 , 这些诗里有他对社会动荡、人心叵测的观察和感慨 , 比如“衰荣无定在 , 彼此更共之”“寒暑有代谢 , 人道每如兹”“道丧向千载 , 人人惜其情” , 比如“鸟尽废良弓”“善恶苟不报 , 何事空立言”“去去当奚道 , 世俗久相欺” , 他历数羲农、伯夷叔齐、孔孟等贤者高人的悲惨遭遇 , 控诉暴秦无道和俗世欺人 , “羲农去我久 , 举世少复真”“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 这些诗歌是对时局清醒而犀利的批判 , 对社会深沉而广博的叹息 , 这就是鲁迅评为“金刚怒目”的一面 , 这也是陶渊明为什么要冠之以“饮酒” , 并自嘲“辞无诠次” , 都是醉话 , 在《饮酒》诗最后一首的末尾 , 他说“但恨多谬误 , 君当恕醉人” , 这是他的一种借口和托辞 。
【朱虹|朱虹 张雷:陶渊明的饮酒诗】昏暗的浊世如耿耿长夜不明 , 有人“终日驱车走 , 不见所问津”(《饮酒》二十首) , 自甘堕落 , 有人“虽留身后名 , 一生亦枯槁”(《饮酒》十一) , 心如死灰麻木不仁 , 陶渊明又该寻求什么样的道路呢 , 要像别人劝他的那样“一世皆尚同 , 愿君泊其泥”和世道随波逐流一起沉沦吗?
在《饮酒》诗里 , 他追忆自己的半生所为 , 审视其中的对错是非 , “少年罕人事 , 游好在六经”(《饮酒》十六)少年时期攻读儒家经典 , “畴昔苦长饥 , 投耒去学仕”(《饮酒》十九)青年时期仕途奔波 , “行行向不惑 , 淹留遂无成”(《饮酒》十六)中年时期仕途坎坷 , “遂尽介然分 , 拂衣归田里”(《饮酒》十九)为实现理想做了各种尝试 , 无果后辞官回乡 , “竟抱固穷节 , 饥寒饱所更”(《饮酒》十六)晚年穷困潦倒 , 但是即使“岁月相催逼 , 鬓边早已白”(《饮酒》十五) , 陶渊明依然要“披褐守长夜”(《饮酒》十六)“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 , 不会改变自己选定的道路和操守 。 他在诗里托物言志 , 用古代的仁人志士来做榜样 , 以青松、幽兰、秋菊这样卓然高洁的植物来类比自己的操守和襟抱 。 所以清代诗人龚自珍才评价为“莫信诗人竟平淡 , 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 , 将他比作屈原和诸葛亮 。
在饥寒交迫的耿耿长夜 , 任时光流逝 , 陶渊明的志向坚定不移 , 更加笃定 , 这需要坚韧的精神、超拔的定力和坚定的信仰 。
酒就像一面镜子 , 映照出陶渊明的与世个别的放浪形迹和精神志趣 , 又像一勺净水 , 过滤了尘世如砂砾在肉的痛苦和抑郁 , 淘澄出晶莹凛冽的高洁灵魂 。
朱虹|朱虹 张雷:陶渊明的饮酒诗
文章图片

陶渊明的独饮 , 去除了酒的“礼”属性 , 让酒成为个人情怀的投射物 , 这就脱离了《诗经》以来的套路 , 摒弃了阮籍酒后大哭和刘伶辈赤身露体的放浪佯狂;他通过酒后深入冷静的思考 , 进行灵性的诗歌创作 , 赋予了酒“诗”的艺术属性 , 消解了魏晋时“日短苦夜长 , 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这种及时行乐的消极意义 。 在陶渊明的酒杯中 , 一个生命遭受的所有伤痛挫折被碾碎、沉淀、蒸腾、过滤、升华 , 成为真淳的纯酿 , 让后来人只是沾沾杯就醉倒在幽兰秋菊的芬芳里 。 陶渊明自己说“泛此忘忧物 , 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 , 萧统也说“吾观其意不在酒 , 亦寄酒为迹焉” , 是比较中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