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刘岳先生来到沂蒙山区支教,被分配到平邑县铜石三中,从事中学教育工作。那个年代噤若寒蝉,政治空气紧张,面对大跃进产生的虚假现象,刘岳却敢于说实话,他对“一大二公、大跃进”公开说了“不”,因此被“打入另册”,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可谓命运多舛 ,历经磨难。“众人皆醉我独醒”,像屈原那样勇于追求真理,不随波逐流,无诌媚卑贱之习,有重节尚义之德,从不屈膝弯腰,绝不向命运屈服,永保清儒本色,是刘岳成为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写照。
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很低,号称“孩子王”、“臭老九”。当时的沂蒙山区经济贫困,家庭人口众多者,饿肚子是常有的事。乡间百姓们曾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三级工,二级工,不如社员一根葱”!当时,刘先生的老伴没有工作,女儿和儿子尚小,他身背“反革命”黑锅,头戴“右派”高帽,处境险恶,常被批斗,除了自己每月那点微薄的工资外,再无其它经济来源,家庭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既使身临困境,生活艰难,他也没忘了自己的艺术爱好,牢记恩师的教诲,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临帖练字,并以此打发那段困苦孤寂的岁月。因擅长书法,他“戴罪立功”,经常被学校安排书写伟人语录,书写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这也成了他最乐意干的差事儿。文革结束后,组织上为他摘掉了“右派”帽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也迎来了书法艺术的春天。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他那独具风骨的书法艺术风采和价值,他的作品呈现出酣畅淋漓,大气磅礴,气势夺人的艺术特点,在县城和市里的各种书法展览中,他那矫若游龙的刘体书法摄人心魄,气场很大,作品也常被挂在显要位置,深受书法界领导、专家和广大群众的尊崇与赞誉。博学笃志,老而弥坚,在平邑铜石三中,迎着绚丽的晨曦,披着夕阳的余辉,师生们经常看到刘先生饱蘸清水,在简陋的乒乓球台上挥毫练字的情景,这也成了学校的独特一景。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随着他精湛书艺的远播,刘先生名气越来越大,成了沂蒙地区远近闻名的“名人”。为了刘老生活方便,县教育局将他调到平邑县实验中学工作。生活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拓展,县城艺术氛围的浓郁,使刘老如鱼得活水,老树吐新蕾,其书法创作更见老辣和醇厚,迎来了书法艺术的第二个春天。无论春夏秋冬,慕名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在平邑县城的大街小巷,机关单位、工厂、店铺、宾馆、小区的门口,到处可见刘老题写的招牌店名;在蒙山、泰山、临沂书法广场等很多风景名胜旅游区内,矗立着刘老书丹的多处碑刻。八年前,笔者曾亲眼见到,在书圣故里临沂市王羲之故居斜对过的“真卿画廊”里,一幅刘岳先生书写的四尺榜书“寿”字,售价竟达两三万元。店主是位女士,她说,这是刘先生的书法精品,还舍不得卖呢。
“奇倔”而“豪放”,“简静”而“旷远”,不仅是刘老书法艺术的特色,还是其为人处事的特点。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冰清玉洁”、淡泊名利的文人操守,坚持着爱书画古董却不染铜臭气的行事准则。自青年时代至书艺炉火纯青的晚年,他一直恪守“艺为百姓,无私奉献”的人生信条,为人写字从来不取分文。“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不为物欲所惑。爱真理,不降志,不辱身”,这是刘岳先生为自己写的座右铭。上至党政领导、部队司令,下至平民百姓、商贩车夫,他都一视同仁,尽量满足要求,慷慨赠字。写字作画,每一笔都凝聚着书画家毕生的心血和智慧,作品是艺术家的辛勤劳动的成果,按理说书画家对求字者收取一定的润笔费,理所当然;况且文人收润笔费之事自古有之,在经济发达的当今社会,更是无可厚非。但是,刘先生始终无所欲求,心胸豁达,为人写字就是不收钱。据说,南方一商人久慕刘老书艺,经人介绍来到刘老家中求字,表示要给一笔可观的润笔费,刘老婉拒,给他写了多幅作品,那商人实在过意不去,听说刘老爱喝酒,竟拉来一车好酒相送,成为街头巷尾的一段美谈。平邑著名书法家徐修先生曾说过:“刘老师这些年为人们免费书写的作品不计其数,也无法计算,如果他收钱,大别墅、小轿车早就有了。可是,老先生不慕名利,从来不收钱财!”
- 阿里巴巴|中国没有“教父”:职业经理人制度与基业长青
- 青铜穗&高分古言青铜穗新书《金粉》华丽来袭,且看重生男女主斗智斗勇
- 校友|湖南机电职院校友风采丨李科宏:追梦丹青 书画绘多彩人生
- 千字文&《弟子规》有害无益,这样的伪国学还要“残害”多少青少年?
- 腊梅树&青未了|腊梅
- 北京青年#图赏 | 过年到故宫感受“钟鸣盛世"
- 演出季&湖南演艺集团青少年艺术院团亮相新春演出季
- 周青先#济南赤霞广场艺术家给市民送春联,公园张灯结彩迎新春
- 张灶王#青未了|小年五大传说故事
- 青岛|今日小年,愿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