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杜牧《江南春》千古流传,寇准写同题作品一诗一词,皆成佳作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自古以来,江南便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文人心灵角落的柔情,一种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白居易年轻时在江南为官,晚年念念不忘江南美景,写下《忆江南》三首,千古流传。杜牧在风雨飘摇的晚唐,来到江南,留下素负盛名的千古名作《江南春》。这首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说: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江南曲&杜牧《江南春》千古流传,寇准写同题作品一诗一词,皆成佳作
文章插图

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可谓江南春景的巅峰之作,后世还有与之媲美的作品吗?不必担心,换个角度,依然能出佳作。你看,宋代的志南和尚以一首《绝句》强势出击,“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成为千古名句。此外,更有宋代政治家寇准,步杜牧后尘,以《江南春》为题,写一诗一词,均为佳作。
江南曲&杜牧《江南春》千古流传,寇准写同题作品一诗一词,皆成佳作
文章插图

江南春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诗的一二句点明题意,并描写出了江南春日黄昏的那种迷离艳冶之美。寥寥十四字,表面写无人之景,实是境中有人,“隔”、“风起”、“香散”,都是从人的感觉角度落笔的,因此第三句就将人推出镜头来。原来此时诗人正伫立在汀洲之上凝望着。美景令人陶醉,也撩人伤感,尤其是悲愁郁结的人,所以末句便转入抒情。此时,诗人面对一江春水,心中陡然涌起无限愁绪,感到自己的绵绵愁情就像眼前的春水,无了无休。此诗颇具唐诗特色,情韵悠长,蕴藉空灵。
江南曲&杜牧《江南春》千古流传,寇准写同题作品一诗一词,皆成佳作
文章插图

关于这首诗,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有过论述:何仲默曾经扬言说:“宋人书不必信,宋人诗不必观。”为反驳此观点,杨慎就抄了寇准此诗和张文潜等三人的诗各一首,问何仲默:“这是何人诗?”何仲默读完道:“唐诗也。”这段记载说明,寇准此诗颇具唐诗特色,也间接说明了此诗水平之高,是一首不输于唐诗的佳作。
江南曲&杜牧《江南春》千古流传,寇准写同题作品一诗一词,皆成佳作
文章插图

但是,据考证,寇准一生中虽两次去过江南,但时间并不是春天。因此《江南春》不可能是“写眼前景,道眼前物”。实际上,寇准这首小词,是深受南朝齐梁间诗人柳恽《江南曲》的影响:“汀洲采白蒴,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反,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因此,寇准虽没有亲身体味过江南春景,却从柳恽“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中得到灵感和启发,于是将“江南春”这同一个题材分写为两形,创作出一诗一词。
江南曲&杜牧《江南春》千古流传,寇准写同题作品一诗一词,皆成佳作
文章插图

《江南曲》是一首闺怨诗,表达的是一位江南女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久不见其归来的忧虑。所以,受其影响(加上寇准的生平遭遇),寇准的一诗一词,都流露出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风格清丽婉转,柔美多情。尤其在下面这首词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江南曲&杜牧《江南春》千古流传,寇准写同题作品一诗一词,皆成佳作
文章插图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