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红楼梦:黛玉和宝玉整日厮混在一起,贾母为何不担心出丑闻?

导语:宝玉、黛玉小时候放在一起养倒无可厚非,但长大之后,贾母依然不采取任何隔离措施,还继续放任他们自由厮混,如何使得?万一两个情窦初开的孩子一时把持不住,闹出丑事来,可怎么办呢?
黛玉@红楼梦:黛玉和宝玉整日厮混在一起,贾母为何不担心出丑闻?
文章插图

这不仅会毁掉黛玉的清誉,就连贾母这张老脸也要跟着丢尽,自此以后,恐怕都没脸站在儿媳妇面前教导子孙了。
然而,在书中的贾母,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一旦她的两块玉儿闹别扭,她还要找凤姐去劝和,生怕他们闹得生冷了。
那么,贾母凭什么如此笃定地认为:这两个孩子就只是“情投意合”,绝对不会“私自苟且”呢?原来,贾母早就做好了“防护措施”。任他们怎样闹腾,也出不了“祸事”。
1:黛玉行为失当,贾母却一边护着黛玉,一边骂宝钗,双管齐下
《红楼梦》中有一个精彩片段,“掰慌记”。说的是黛玉在一次家宴上,当众给宝玉喂酒。此行为有些欠妥,在当时看来,无异于秀恩爱,有伤风化。也难免会让在座的一些有心之人浮想联翩、举一反三:“当着众人都敢这样,这背后还不知会做出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
黛玉@红楼梦:黛玉和宝玉整日厮混在一起,贾母为何不担心出丑闻?
文章插图

别人倒也罢了,尤其是王夫人与薛姨妈母女,更是会“此处无声胜有声”,坐看贾母的反应:看看吧,这就是你老太太调教出来的外孙女,大庭广众之下这是干啥啊?
薛姨妈当然是不敢言语的,只在那里“坐等好戏”,宝钗也是暗暗窃喜,得意不已,意味深长地笑笑后,便继续保持缄默了。
贾母根据各位的反应,立刻秒懂了她们表情下的内涵,却又不能直接跟大家解释:“你们不要小题大做、发散思维。这根本没什么,他们两个原本就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兄妹,根本没什么的。若是有人想趁机借题发挥,我可不依。薛家姨太太也不要试图栽赃毁谤我的外孙女。你们心里谋算的什么我也知道。不如趁今儿警告你们一番。免得你们贼喊捉贼。”于是乎,才有了以下这番言论:
黛玉@红楼梦:黛玉和宝玉整日厮混在一起,贾母为何不担心出丑闻?
文章插图

贾母道:“这些书就是一套子,把人家女儿说的这么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乡绅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
很多读者认为贾母是在敲打黛玉,实际上,那是不可能的,黛玉从小就在贾母身边长大,跟宝玉相识的时候还是个孩子,谈不上“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就想起终身大事来”。
倒是宝钗,进荣国府的时候都十二、三岁了,并且,刚进来没多久就宣扬“金玉良缘”,很显然是来倒贴的呀。是要用自己的“金锁”来套人家的“宝玉”,与贾母的话正好对应上。这不是骂薛家是骂谁呢?
黛玉@红楼梦:黛玉和宝玉整日厮混在一起,贾母为何不担心出丑闻?
文章插图

他们自己打造了一枚金锁,强行来碰瓷“通灵宝玉”,不就相当于“偷香窃玉”?说宝钗偷香窃玉,一点也没冤枉她。
她吃得“冷香丸”是百花之蕊制成的,制成之后还要“埋藏”在花根底下,把百花的香气精华都“吸走”,然后又回过头来觊觎“贾宝玉”,可不就是“偷香窃玉”的贼?
况且,黛玉原本也是一株花草转世的,宝钗吃得“冷香丸”里,也包含着黛玉的花蕊和精髓。说白了,薛家就是强盗,一个潜伏在荣国府里的“鬼与贼”。他们可以不承认,但事实就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