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扫@“中元节,鬼门开”,老祖宗在这天留下五大习俗,祭奠逝去的亲人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贾生》这首诗中写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用以讽刺汉文帝不关注黎民百姓反而对于鬼神之事十分的热衷。事实上,在古代人眼中,鬼神是确切存在的。
在《礼记·祭义》中提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人死后便会变成鬼,当然了,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人死后不仅会变成鬼,也可能变成神、变成仙、变成佛等等。
古代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不过各位知道吗?在古人眼中,人死后也会受到等级的压迫,因为“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



祭扫@“中元节,鬼门开”,老祖宗在这天留下五大习俗,祭奠逝去的亲人
文章插图

那些穷苦的人们,由于死后没有庙来供奉所以只能变成鬼,而那些达官贵人,由于死后仍有庙来供奉,所以死后也可能成仙成神。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唯一有指望的便是“中元节”,俗称“鬼节”,“中元节,鬼门开”,老祖宗在这天留下五大习俗,祭奠逝去的亲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元节为何变成了“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的称呼,在民间通常被称为是“七月半”、“祭祖节”,节日里的习俗通常是祭祖、放河灯等,它的产生可以向前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
对于古人来说,七月是一个吉祥的月份,而七月半则是民间庆祝秋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祭扫@“中元节,鬼门开”,老祖宗在这天留下五大习俗,祭奠逝去的亲人
文章插图

在七月半祭祖的习俗从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它的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所以一般是不会将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是“鬼节”的,那么为何后来将其称为鬼节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道教中有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是天界派往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校检人间功罪以定赏罚。
天官在正月十五上元佳节赐福,地官在七月十五中元节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地官掌管地府,检验地府的众鬼。传说在中元节的时候,地府的大门会被打开,是地狱的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验。



祭扫@“中元节,鬼门开”,老祖宗在这天留下五大习俗,祭奠逝去的亲人
文章插图

有主的鬼能回到家中,无主的鬼就在这人间游荡,到处徘徊找吃的,在这一天人们点河灯为亡魂照亮回家的路,因此中元节也被称为鬼节。
二、中元节独特的地方习俗老祖宗们留下了中元节的五大习俗,它们分别是墓地祭扫、送羊、送船、结鬼缘和送老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吧。
首先是,墓地祭扫。祭祖虽然是中元节早期的习俗,但后来的人们并没有舍弃它,因而到了这一天人们普遍回到墓地进行祭扫,祭奠祖先。
很多人可能对送羊产生疑惑,为什么要在中元节的时候送羊呢?在古代,有的地方的人们会将羊蒸熟然后送给自己的外孙,还有的地方不杀真羊,而是蒸面羊,送给女儿。



祭扫@“中元节,鬼门开”,老祖宗在这天留下五大习俗,祭奠逝去的亲人
文章插图

这一习俗来源于另一句俗语:“割罢麦子打完场,谁家闺女不瞧娘”,其中,瞧娘不是看娘的意思,而是去娘家瞧羊,目的是告诫女子多回家看看,不要忘了娘家人。
接着是送船。这个习俗在山东省比较流行,在这一天长岛的渔民会用木板制作小船,然后将它们放在水中,船上还要写着“供xx使用”,他们通常指的是溺亡者,因为湖海地区每年溺亡的人数不计其数。
小船上通常也会放着食物、衣服,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人放入海中,供奉给亡灵,让这些亡灵不要去打扰活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