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 二 )

道具是一团黄粿,比我两个拳头大些,包着保鲜膜,闻起来香香的。老人名叫吴香英,把东西交给我时,双手比划着,现场就排起了戏:“叫他手里拿着,吆喝几声‘卖黄粿咯’,声调要高!”



来到文化礼堂,我看到了更多具有乡土气的道具——沾着露水的白胖大萝卜,刚从附近的山头薅下来的藤草,扁担、藩篱、碾米的磨具……这都是村民们从自家带过来的。
搬运道具时,对于一筐“鸡蛋”,我格外小心,“千万别给弄碎了呀!”一旁,一位穿蓝布衫的演员正在候场,他像是看出了我的小心翼翼,拿起一个“鸡蛋”就往地上摔。
我正想阻止,却见“鸡蛋”和乒乓球一样弹起来了。“别担心,这是我们网购来的道具!”他告诉我,为了避免“鸡蛋”落地时随意滚动、弹起,竹筐里最上面的一层“鸡蛋”,底部都钉上了6厘米长的铁钉。
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
文章插图

有了他的提醒,我关注到了更多的小心思。轻飘飘的大石块,是村民用泡沫板拼凑的。脚上的草鞋,是村民自己编的。用来挑蔬菜的扁担已经有了十多年的“戏龄”,上面留着歪歪扭扭的几个字:“月山春晚,这是一个村子的集体梦想、精神家园。”舞台的角角落落,都凝结着村民们的智慧和心意。
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
文章插图
台前幕后,都在拼尽全力
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
文章插图

村里晚饭吃得早,下午4时左右,村民们就上桌了。吃完后,演员和工作人员赶向文化礼堂,准备演出,我则被安排去“守门”。
一位穿着绿色邮政服的老爷爷来到文化礼堂门口。“这不是我们的‘忖忖乌’嘛!”一旁,举水乡的工作人员王炜提醒我赶紧招呼他进场。原来,老爷爷名叫吴立成,扮演小品《忖忖乌》里的主角。
有工作人员向我解释道,忖忖乌是庆元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他足智多谋,爱为老百姓打抱不平,有许多的故事传诵至今。


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
文章插图

吴春平 摄
待人员入场后,我一进后台,只觉得眼前一亮:原先和我在村里打了个照面的人,都变了模样。廊亭里穿着校服、玩跳棋的小男孩,变成了青布长衫的小书童。在乡镇窗口工作的女生,一身红裙,正念着主持词。
“来,试试这个担子结实不。”刚把两个箩筐在扁担两头系紧,我就被村民邀请来“走个戏”。箩筐里装满了新鲜的蔬菜,看着挺沉。但是想来,我也是在办公室扛过桶装水的人,于是蹲下身,试着挑起了担子。
疼!肩膀受不住!才走了两步,我就有点喘不过气,赶紧把担子放下。“小姑娘力气不行啊。”旁边一位老爷爷吴远洋笑着说,今晚,他可是要挑着担子在舞台上走一圈呢!
吴远洋已经70岁了,年轻的时候,村里还不通公路,他和父亲常常挑着担子、走小路进城做买卖,一挑就是挑半天。旧日的记忆,如今成了舞台上的一幕戏,让他感慨不已:“生活的变化太大了,我开心。能给大家伙表演,我更开心!”
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