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学会一个“藏”字,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 二 )




王阳明&学会一个“藏”字,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
文章插图

藏器:待时而动,顺势立业。《周易》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抓住机会绝非偶然,而需长期审时度势。要想对眼前形势做出正确判断,那在时机到来之前,我们就要学会观察和等待。我曾听过这样一个佛门故事。有一个小和尚画了一幅“龙虎盘斗图”,此图虽然笔画劲道,然而气韵不足,他修改了无数次,却依旧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去请教老禅师。禅师看完后,摇头说道:“形是有了,但是却没有神韵。”小和尚连忙问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神韵呢?”禅师答道:“这幅画中缺乏龙虎的个性。龙进攻时,头应该是后仰的,而老虎的头要贴近地面一些,幅度凸显张力,表示它们在为进攻蓄势。”小和尚听后,恍然大悟。为人处世,就好比这“龙虎之势”一样,龙缩头、虎俯首,是自谦的表现,也是在等待时机、蓄势待发。进退之间,我们要把握好时机。正如《易经》所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被称作三国后期最大阴谋家的司马懿,便是将“待时而动”这一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曹操时期,由于尚未看清时局,司马懿决定蛰伏等待。面对曹操的多次征召,司马懿装病数年,拒不出仕,以至于默默无闻多年。到了曹丕时期,朝廷中士族与宗亲两大势力斗得如火如荼,曹丕为了平衡两大势力,开始启用士族子弟,而这正是司马懿的机会。司马懿自然也没有浪费机会,原先一直装病不出的他,此时积极出来做官,很快便得到了曹丕的信任。在曹睿时期,司马懿更是审时度势,利用吴蜀连年来犯的契机,长期将兵权握在手中,直到最后架空了曹魏政权,成为了一个155年帝国的奠基者。有人说,“成也不喜,败也不馁”是极高的修养。话虽如此,但我们毕竟不是圣人,有时候我们就需要成功一次,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些亮色。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先学会等待。所谓“待时而动”,就是让我们避免不合时宜、盲目行动的损耗,为自己提升实力、观察形势攒下资本。等待就像是一个极富耐心的猎人,在合适的时机到来之前,他会慢慢累积,慢慢观察,直到时机成熟,方可一击得胜。由此可见,一个人最宝贵的器物不是金银玉器,也不是滔天权势,而是待时而动的毅力与智慧。


王阳明&学会一个“藏”字,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
文章插图

藏神:淡泊明志,静以修身。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想要看清人生的意义,就要做到淡泊名利,从生命的本质去探看。一个人要想走得长远,就要学会清心寡欲,从清净处观凡尘,辩是非。查一路在文章《三只兔子不可追》中说道,人生就像打猎,认准了目标就不要被其他事物所迷惑。人生有三只兔子不能追:少儿时代,教室之外的嬉戏玩耍,是第一只兔子,追逐它,它会带给你荒废;青年时代,校园以外的名利富贵,是第二只兔子,追逐它,它会带给你虚荣;中年时代,社会之上的灯红酒绿,是第三只兔子,追逐它,它会带给你堕落。能够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便是能够静心。《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镕古铸今。神宜静,而不宜燥。”君子之行,往往会保持宁静淡泊的状态,神气清静、没有杂念,达到心神平安的目的。欲望藏于内心,交情平淡如水,这正是内心淡泊平静的最好体现,也是真正的修身之道。王阳明是继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也是“心学”流派的创始人。有一次,有弟子问王阳明说:“用兵打仗是否有什么特定的技巧呢?”王阳明回答道:“没有什么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的关键在于心静与不静。”在王阳明看来,这世间从来没有什么急中生智,所有的临危制变都是一个人平时积累的知识和境界所造成的结果。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利用知识和资源处理好问题。佛经有一句话如是说:“悟者,觉悟本性;本性不动,是名自己。”修禅之人,修习的过程就是藏神,修到最后便是开悟。开悟自己,清净本性。▽“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想要到达超出常人的深远境界,就要先学会一个“藏”字。藏锋者,上善若水,润物细无声;藏巧者,大智若愚,消灾于无形;藏器者,伺机而动,顺势登巅峰;藏神者,清心静气,身心俱康泰。人生道阻且长,学会一个“藏”字,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