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学会一个“藏”字,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

【 王阳明&学会一个“藏”字,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


王阳明&学会一个“藏”字,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
文章插图

作者:洞见·不雨亦潇潇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鬼谷子有言:“圣人之道,在隐与匿。”人活于世,当懂得光华内敛、含蓄精神。过度的炫耀,不过是空虚的表现,唯有藏而不露,方可长长久久。一个“藏“字,山包海汇;一个“藏“字,地负海涵。会“藏”的人,才是真正有着大智慧的人。藏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唐代书法家徐浩在《论书》中说道:“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做人如同写字,若是锋芒太露,必然会招致失败。低调内敛,则事事顺遂;张扬夸耀,必处处难行。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道光年间屡次被提拔,十年之内,连升数级。这其中除了可贵的恩遇之外,还得益于他的“藏锋”。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曾国藩可谓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他曾率领湘军,多次击败太平天国,最终还攻占了天京。当时,在长江下游的三千里水面上,湘军的旗帜随处可见,曾国藩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然而,随之而来的并非是朝廷的嘉奖信任,而是“功高震主”所引发的种种猜忌。面对着树大招风的危险处境,此时的曾国藩选择了“藏锋”。在消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主动提出裁减湘军,并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写道:“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盈时矣。”身居高位而不骄傲,风头鼎盛却不炫耀,这正是曾国藩的明哲保身之道。正所谓“枪打出头鸟”,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懂得收敛锋芒。只有收敛锋芒,才能让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著名思想家梁漱溟,曾以斗鸡来讲述人生修养中的不同阶段。他说人这一辈子,就像一只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经历4个过程:第一阶段:没有实力却张牙舞爪,像无赖叫嚣的混混;第二阶段:入世不深却争强好胜,像初生牛犊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然低调很多,但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锐气未消,容易意气用事;第四阶段:呆若木鸡、不动声色,身怀绝技,却秘不示人。“呆若木鸡”,便是藏锋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斗鸡,才能所向披靡;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能笑到最后。三国李康在《运命论》中说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个有才能却锋芒毕露的人,必定会遭到别人的忌惮和打压。所以,藏而不露才是明哲保身的正确姿态。和盘托出并不能威名远扬,深不可测才是大家风范。


王阳明&学会一个“藏”字,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
文章插图

藏巧:大智若愚,厚道处世。《孔子家语》有言:“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老人们常说“吃亏是福”,有很多吃亏之人并非愚蠢,而是他们懂得厚道处世、藏巧于拙的道理。懂得了这个道理,福气便会随之而来。被鲁迅先生称作“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商人”的胡雪岩,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靠着精明的头脑成为了商界传奇的“红顶商人”,然而认识他的朋友都说:“雪岩的成功可不止是有精明头脑,更紧要的是——他的厚道。”有一次,一名布商在生意上惨败后,来找胡雪岩救急,表示愿意低价出售自己的产业。胡雪岩核实情况后,立刻收集了大量现银,原价收购了那人的产业,并对他说:“你放心,我只是代为保管你的这些资产,等你挺过难关后,随时都可以赎回你的东西。”有便宜却不占,这个看似愚钝的举动,却让胡雪岩收获了无价的财富——厚道仗义的好名声。自此,众多商户闻风而来、寻求合作,胡雪岩的生意也做得更加顺风顺水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说:“士君子,须内精明,而外浑厚。”有些才智出众之人,看起来好像愚笨木讷,实则内心蕴含着大智慧。真正的聪明,并非是灵巧机变,而是藏巧于拙。三国时期的荀攸,算得上是曹操身边最懂得藏巧的谋士了。此人本是个计谋百出、算无遗策的智者,可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厚道木讷的老实人。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荀攸担任了总参谋,奇谋妙计层出不穷。可到了战争结束后,他便又恢复到了老实人的状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朝堂上,荀攸从不以智谋压人,他看上去总是一副淳朴温厚的样子。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他在政治斗争激烈的朝堂上屹立不倒,不仅深得曹操信任,还赢得了同僚们的尊敬。曹操曾这样称赞荀攸:“荀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会抖机灵,不算本事,懂得守拙,才是智慧。聪明不是用来炫耀的,更不是用来标榜自己的,而是用于解决问题的。《菜根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聪明机巧本是我们可贵的财富,但若用之不当,只会为自己徒增隐患。内藏聪明,外显浑厚,这才是真正的藏巧之术、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