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看书法如何成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加分项”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气氛紧张而又充满期待。回望一次次高考,人们主要关注的是考生的分数。而今天,“澎湃新闻·古代艺术”将带大家穿越时空,关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的答题字迹,去感受书法汉字之美。
看皇榜的情景
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大事,比现在的高考还要重要,三年才有一次机会参加“会试”,只有会试录取的才有做官资格,录取的称之为“贡士”。“贡士”参加殿试通过者乃为“进士”。而殿试前三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在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更是屈指可数。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约产生了500多名状元。
殿试
而纵观历代“状元书法”,其中不乏精品。如唐之柳公权(唐宪宗元和三年戊子科状元),宋之宋庠(仁宗天圣二年甲子科状元)、文天祥(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科状元),明之杨慎(明正德六年辛未科状元)、吴宽(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科状元),清之翁同龢(咸丰六年状元)、刘春霖(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等的书法作品都令人赞叹不已。史载古代吏部以“身、言、书、判”择人,其中“书”就指的是书法。在古代科举中,要想蟾宫折桂,除了具备深厚的经史功底、卓越的属文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当的书法造诣,否则是不可能高中的。因而,书法可以说是科举考试“加分项”。




考场&看书法如何成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加分项”
文章插图

书法好直接影响到科举考试的成绩。据史料记载,顺治九年的邹忠倚、十五年的孙承恩都是用欧阳询的书法字体写的考卷,结果被喜爱欧阳询书法的顺治皇帝看中,选为了状元;康熙十八年的归允肃、二十一年的蔡升元、三十九年的汪绎等人长期临摹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参加考试的时候,其三人都是模仿王羲之的书法字体写的考卷,结果被康熙皇帝看中,都成了状元;更为传奇的是,在康熙三十年殿试中,考官们原先拟定第一名为吴昺,第二名是戴有祺,但卷子呈送康熙皇帝御览时,康熙帝却被戴有祺一纸漂亮的书法折服,于是朱笔一挥,将戴有祺定为第一甲第一名。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几份科举考试的试卷,去感受和学习古代读书人的书法之美。
首先是院试中得第一名的试卷:《超等第一名刘已千考卷》,作者为番禺学附生刘已千,此卷书法飘逸遒劲,可以说是考卷中之精品善本。
《超等第一名刘已千考卷》




考场&看书法如何成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加分项”
文章插图





考场&看书法如何成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加分项”
文章插图





考场&看书法如何成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加分项”
文章插图





考场&看书法如何成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加分项”
文章插图

然后是进士及第的考生试卷,此卷为殿试第二甲第四名的考卷。




考场&看书法如何成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加分项”
文章插图

最后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状元赵秉忠的试卷。此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宫廷档案中含有几份清代状元卷)。字迹隽秀,工整严谨。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