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朱安: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1年,临死前最后的要求也被拒绝( 二 )


鲁迅一生是“真的猛士”,然而这勇猛却是对事业对敌人,他则始终不忍对自己最亲的人予以残酷的待遇,更不忍心让母亲失望,让母亲伤心,所以他只能屈服于这包办婚姻。但是于他,这婚姻实在没有爱情基础,他只能选择把朱安遗忘。
鲁迅不是没有想过和朱安离婚,但是当时离婚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打击很大,尤其是对朱安这样一个成长于传统守旧的家庭女性来说,更是如此。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就被时代的枷锁绑在了一起,对于朱安来说,这却是更为痛苦的开端。
鲁迅对朱安的态度可以概括为尽量“不闻不问不接触”
1909年,鲁迅归国,先是在杭州任教。次年回到绍兴,任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教务长,随后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朱安和家人以为鲁迅终于回国,人又在绍兴,夫妻感情应该是可以增进的。然而鲁迅却很少回家,偶尔回家也是看看母亲,空余时间也用来加班或是看书,基本不搭理朱安。
1912年,鲁迅又只身一人北上,去北京工作。朱安只能留在绍兴老家侍奉婆婆,照料家里。
1919年,鲁迅在北京八道湾买了宅子,一家人都在北京团聚。朱安也选择背井离乡,跟着鲁迅来到北京。此后终她一生,再也没有回到江南故土。
到了北京,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是鲁迅依旧和朱安“泾渭分明”。他们之间除了必要的交流之外,没有什么亲密交谈。

周作人#朱安: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1年,临死前最后的要求也被拒绝
文章插图

朱安
鲁迅不管在公开场合还是自己的通信、日记里,都称朱安为“妇”,连名字也懒得提起。鲁迅为了减少和朱安的接触,还将衣服分开放在书房外,一边是干净的衣服,一边是脏衣。
鲁迅还经常向朱安发脾气,要么是嫌弃她的饭菜不合口味,要么就是缝制的衣服不合身,总之都是些许生活的小事,但却让鲁迅常常发火。
而在住房的分配上,鲁迅把中院留给了母亲和朱安,自己选择住在了外房。这是鲁迅打定主意,不想和朱安有任何多余的接触。
02朱安:我是一只蜗牛
这桩婚姻让鲁迅痛苦,但是相比鲁迅而言,更难受的那个人是朱安。
如果说在那个时代鲁迅还有选择的权力——他虽然没有和朱安离婚,但是他最终还能追求自己和许广平的爱情。
【 周作人#朱安: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1年,临死前最后的要求也被拒绝】但是朱安呢?她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期待鲁迅的回心转意。
用朱安自己的话来说:
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朱安用着自己的方式来期待鲁迅发现自己的好。她尽心尽力侍奉婆婆,竭力照顾好鲁迅的衣食起居。
她还没到北京的时候,甚至主动请人代为写信给鲁迅,让他在北京纳妾。如果鲁迅纳妾了,一来可以让鲁迅在北京的生活有人照料,二来鲁迅有了妾,便不至于和她离婚,她还能保有自己在周家的地位。
朱安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总会能等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然而一个男人的心从来都不在你身上,你又如何能期待他能回来呢?
鲁迅和许广平走得越来越近了,最后两人在上海同居,朱安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痛在心里。
但是她又能怎么样呢?
她只能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抚慰伤口。
许广平怀孕之后,抱孙心切的周母也格外高兴,朱安看到一向站在自己这边的婆婆也接纳了许广平。自己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