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李白
李白 秋浦歌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左右,李白漫游来到此地,在秋浦逗留期间,李白以《秋浦歌》为名,写了一组诗,一共有十七首,全是五言诗 。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
其二
秋浦猿夜愁 , 黄山堪白头 。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
其四
两鬓入秋浦 , 一朝飒已衰 。
猿声催白发 , 长短尽成丝 。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
其六
愁作秋浦客 , 强看秋浦花 。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
其七
醉上山公马 , 寒歌宁戚牛 。
空吟白石烂 , 泪满黑貂裘 。
其八
秋浦千重岭 , 水车岭最奇 。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
题诗留万古 , 绿字锦苔生 。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
山山白鹭满 , 涧涧白猿吟 。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
水急客舟疾 , 山花拂面香 。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 , 月明白鹭飞 。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我们小时候熟读的是其中的第十五首 。)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
黯与山僧别 , 低头礼白云 。
李白《秋浦歌》全诗的拼音

文章插图
秋浦歌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头上白发有三千丈长,因为愁绪满怀而来 。照着镜子也不明白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像秋霜一样白 。扩展资料:《秋浦歌》的主题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抒发怀才不遇的苦衷 。起句“白发三千丈” , 劈空而来,骇人心目,夸张的不近情理,七尺身躯何来三千丈头发?但念下句就有了答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很是常见(伍子胥一夜白头),这三千丈的白发 , 是内心愁绪的象征,既然愁思无涯,白发当然也可以长到三千丈,这是艺术的夸张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化为可以用量计算的物 , 使人感到不仅合情 , 甚至合理 。《秋浦歌》作于天宝末年,诗人忧国忧民,个人理想不能实现,并受到排挤 。诗人自负有使“寰区大局,海县清一”的理想,却是无路请缨 , 家国愁,身世感,充溢心胸,功业无成,身先衰老,怎能不可悲,怎能不发感慨“白发三千丈”!这凄凉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浦歌
李白《秋浦歌》《秋浦歌》和《暮江吟》不是一回事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 , 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 , 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 , 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 , 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 ,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 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李白的《秋浦歌》的全诗译文是什么?【秋浦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唐代:李白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 , 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 , 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 , 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 , 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 , 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 , 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 , 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 , 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 , 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 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 , 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 , 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 。站在山顶西望伏安 , 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 。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 , 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青溪虽非是陇水 。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 。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 , 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胫链瞬痪踉诠轮凵锨比焕崃?。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 。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游戏 。愁作秋浦之客 , 强看秋浦之花 。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 , 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 。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 。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 。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 。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 。逻人石之高踱 , 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 。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 。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山花挨着人面,散着阵阵香气 。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 。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 , 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 。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炉火隔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 , 一边唱歌一边劳动 , 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秋浦的田舍老翁 , 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 。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遥向白云作揖而去 。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 , 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 , 苏秦“说秦王 , 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 , 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⑼逻人:今称逻人矶 , 乃江边一巨石 。人:一作“叉” 。⑽鱼梁:地名 , 在逻人矶附近 。⑾舟:一作“行”⑿平天:湖名 , 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⒀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 。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⒁个:如此,这般 。⒂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⒃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⒄罝(jū):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 。⒅波:一作“陂” 。李白【lǐ bái】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 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 , 出生于西域碎叶城 , 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的《秋浦歌》是什么意思?秋浦歌
作者: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
【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 。
【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
【红星乱紫烟】乱,错杂 。红色火花在紫色的炉烟中飞溅 。
【赧郎】赧 , 面红 。为炉火照红的冶炼工人 。
【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个】这样
【罝】捕捉鸟兽的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 , 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因为;“个长”,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 , 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 , 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 , 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 , 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李白 秋浦歌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 。站在山顶西望伏安 , 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 。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秋浦歌十七首》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西 。山公:指山简 。《秋浦歌十七首》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扩展资料: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 。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 , 又说为天宝十四载) 。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 。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 。不过,李白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 。天宝十二载(753) , 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 。此时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
《秋浦歌》李白秋浦歌
?。ㄌ疲├?白
白 发 三 千 丈,缘 愁 似 个 (个)长 。
不 知 明 镜 里,何 处 得 秋 霜?
1、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 。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2、缘:因为 。3、秋霜:秋天的白霜 , 这里用来形容白发 。似 个:这个 。
译文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 。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解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 , 因为;“个长”,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 , 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 , 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 , 理想不能实现 , 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全文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李白的《秋浦歌》(全首)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首)秋浦歌
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个)长 。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
秋浦歌
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
遥传一掬泪 , 为我达扬州 。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
欲去不得去 , 薄游成久游 。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
猿声催白发 , 长短尽成丝 。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
其六
愁作秋浦客 , 强看秋浦花 。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 , 月明白鹭飞 。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赧郎明月夜 , 歌曲动寒川 。
描写的是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
黯与山僧别 , 低头礼白云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李白为什么写《秋浦歌》?明嘉靖、万历等《池州府志》、《贵池县志》记载了李白游秋浦的过程和他的名作《秋浦歌十七首》 。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唐时名秋浦县 , 因境内秋浦河而得名 。李白一生,酷爱名山秀川,曾于天宝、上元年间 , 先后五次到秋浦,足迹踏遍九华山和秋浦河、清溪河两岸,留下了几十首篇,其中名篇颇多 。《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游秋浦时写下的代表作,组诗的写作时间约在唐天宝八年至十四年(749~755)李白三次游秋浦期间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 , 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此时 , 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内心深长的愁绪 。前两句出语天真,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张的描写,却把作者内心的愁苦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水到渠成 , 用“不知”两字写出一种惊奇和叹惜,年华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发 。“秋霜”两字用语自然,但却发人深思 。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这样的诗
李白的诗秋浦歌《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 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秋浦歌十七首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 , 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 , 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 , 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 , 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 , 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 , 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 , 水拂寄生枝 。其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 , 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 , 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渌水净素月 , 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 , 低头礼白云 。其中最家喻户晓的是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有三千丈之长,因为愁苦也有那么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看见自己的这副模样,不知道秋霜似的白发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一首抒愤诗 。用三千丈白发来写愁,想象奇特、夸张,显露出诗人不凡的气魄和笔力 。诗人虽有为国出力、为民解忧的理想,但当时黑暗的政治却不容许他去实现 。诗人以奔放的激情 , 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都宣泄出来,全诗起势奇特,结语风趣,更显诗人的愁苦 。
李白诗秋浦歌《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 。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超,尤其是《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其15),更是脍炙人口 。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 , 何处得秋霜 。
(22).缘:因为 。
(23).似个:像这样 。个,这样 。
组诗其他各首如下:
秋浦歌(21)[1]
【其一】
秋浦歌汉语注音版本[2]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⑴ 。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 , 为我达扬州 。
⑴东大楼:即大楼山 。王琦注:《江南通志》:大楼山在池州府城南六十里 。
(21).秋浦歌:秋浦,湖名,在唐代的秋浦县(今安徽贵池西)境内 。浦是有口与别的水相连的湖 。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
欲去不得去 , 薄游成久游 。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
【其三】
秋浦锦驼鸟⑵,人间天上稀 。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
⑵“鸵鸟”:王琦注:《太平寰宇记》:歙州土产鸵鸟 。《郡国志》云:翎下青黄若垂绶,其状如蜀鸡,背如朱 。《祥符新安图经》:鸵鸟,一名楚雀,尤爱其羽,中矰弋则守死不动 。《海录碎事》:鸵鸟出秋浦 , 如吐绶鸡 。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⑶ 。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
⑶“一朝”句:极言鬓发很快脱落变白 。飒,凋零 。衰,头发疏落变白 。
【其五】
秋浦多白猿 , 超腾若飞雪⑷ 。
秋浦歌李白[3]
牵引条上儿 , 饮弄水中月 。
⑷超腾:跳跃;翻腾 。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⑸ 。
⑸剡(shàn)县:今城在浙江嵊州 。李白《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鲈鱼脍 , 自爱名山入剡中 。可见剡中山水之美 。“风日”句:王琦注:《一统志》:秋浦在池州府城八十余里,阔三十里,四时景物宛如潇湘、洞庭 。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⑹ 。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⑺ 。
⑹“醉上”句:诗人自言像晋山简一样 , 醉酒后 , 倒骑马,酩酊无所知;像春秋甯戚一样,击牛角而望遇知己 。甯戚,即宁戚,春秋时卫人 。以家贫为人挽车 。至齐,喂牛于车下,桓公以为非常人 , 召见,拜为上卿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 。裴骃集解: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 , 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gàn,白净),白石烂 , 生不遭尧与舜禅 。短布单衣适至骭(gàn,小腿),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桓公与语,说(yuè)之 , 以为大夫 。
⑺“泪满”句:谓自己像苏秦一样,费尽时日,不遇明君,其才不售 。《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⑻ 。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⑼ 。
⑻水车岭:王琦注:《一统志》:水车岭,在池州府齐山 。
⑼寄生:指寄生在树木上的植物 。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⑽ 。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⑾ 。
⑽“江祖”句:王琦注:《一统志》:江祖山,在池州府城西南二十五里 , 有一石突然出水际,其高数丈 , 上有仙人迹,名曰江祖石 。“青天”句:谓“江祖石”犹如以青天为背景 , 画出的一座屏风 。扫,画 。
⑾“绿字”句:谓石刻周围莓苔如锦 。绿字,古人刻字于碑,填以色漆,称绿字 。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⑿ 。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
⑿石楠: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女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因冬夏长青不落 , 似有节操,故名女贞 。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⒀ 。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
⒀“逻叉”句:谓逻叉矶横如江面 , 险如鸟道 。矶,横入江中的大石 。鱼梁:拦截水流以捕鱼的设施 。这里指江中 。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⒁,此地即平天 。
耐可乘明月⒂ , 看花上酒船 。
⒁练:指白绢 。
⒂耐可:即安得 。表示希望 。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
郎听采菱女 , 一道夜歌归 。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 红星乱紫烟 。
赧郎明月夜⒃,歌曲动寒川 。
⒃赧(nǎn):因害羞而脸红 。这里指冶炼工的脸被火映红 。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22)愁似个(23)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22).缘:因为 。
(23).似个:像这样 。个 , 这样 。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 , 采鱼水中宿⒄ 。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⒅ 。
⒄田舍翁:老年的庄稼汉 。采鱼:捕鱼 。采,捕捉 。
⒅言田舍翁的妻、儿为了捕白鹇,在稠密的竹林深处织网 。妻子,古时妻子指妻子和儿女 。张,张网捕取 。白鹇,一种观赏鸟 , 雉类 。罝(jū),捕鸟兽的网 。映,遮;隐藏 。
【其十七】
桃陂一步地,了了语声闻⒆ 。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⒇ 。[4]
⒆桃陂(bēi):池塘名,全名桃胡陂 。《李太白全集》中为“桃波” , 《全唐诗》有注曰:“一作陂” 。实应为“桃陂” 。了了:清楚 。
⒇闇(yīn):通瘖,缄默不语 。低头礼白云:意谓面对水中的云影,表现出敬慕的的神情 。
秋浦歌的诗句

文章插图
《秋浦歌十七首》唐代:李白其一秋浦长似秋 , 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 , 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 , 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 , 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 , 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秋浦千重岭 , 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 , 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 , 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 ,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释义:其一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 , 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 。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 。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其二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青溪虽非是陇水 。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 。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 , 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其三秋浦产一种霹驼鸟 , 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其四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那凄切的猿声 , 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其五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 , 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 。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游戏 。其六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花 。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其七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 。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其八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 。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其九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 。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 , 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其十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 。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 。其十一逻人石之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 。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山花挨着人面 , 散着阵阵香气 。其十二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 。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其十三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 。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其十四炉火照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 。冶炼工人在明月之夜 , 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其十五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 , 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其十六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 。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其十七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 , 遥向白云作揖而去 。注释: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2、山公:指山简 。3、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4、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5、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 , 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6、水车岭:《贵池志》载 , 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7、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8、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 , 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 , 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9、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 。人:一作“叉” 。10、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11、舟:一作“行”12、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13、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 。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14、个:如此,这般 。15、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16、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17、罝(jū):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 。18、波:一作“陂”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扩展资料: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也许张九龄的《照镜见白发》比笼统的《秋浦歌》更贴切一些 , 这首诗 , 在诗句结构上,类似于总分式 。首句“白发三千丈”,概括写出头发白与长的两个特点,“缘愁似个长”,解释头发为什么会那么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解释头发为何会变白,因为诗人李白的忧愁有三千丈那么长,所以他头上的白发,也就有如此长,诗人展开联想,猜测可能是秋霜 , 将自己的馒头青丝 , 变成了白发 。就如同,秋霜能把青草变成枯草一样 。读者们应该很聪明,其实纵观全诗,诗人头发变白的原因,应该都是由心中的忧愁所导致,这首诗表面看起来是李白在写满头白发,其实,李白真正想表达的,不过是借白发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满腹忧愁 。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 , 有使“寰区大定 , 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 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 , 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的《秋浦歌》全诗是什么?全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资料拓展:
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2.诗歌鉴赏: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
李白的〔秋浦歌〕秋浦歌
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
其二
秋浦猿夜愁 , 黄山堪白头 。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
山鸡羞渌水 , 不敢照毛衣 。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
其五
秋浦多白猿 , 超腾若飞雪 。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
题诗留万古 , 绿字锦苔生 。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 , 江祖出鱼梁 。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 红星乱紫烟 。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 , 采鱼水中宿 。
妻子张白鹇 , 结罝映深竹 。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
李白 秋浦歌唉~
做人要厚道 哈
好人做到底 啦~ (*^__^*)
秋浦歌
作者: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
【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 。
【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
【红星乱紫烟】乱,错杂 。红色火花在紫色的炉烟中飞溅 。
【赧郎】赧,面红 。为炉火照红的冶炼工人 。
【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个】这样
【罝】捕捉鸟兽的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 ,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 , 一个人七尺身躯 , 而有三千丈的头发 , 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 , 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 , 因为;“个长” , 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 , 看到自己萧萧白发 , 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附
其他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
正西望长安 , 下见江水流 。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
其二 秋浦猿夜愁 , 黄山堪白头 。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
其五 秋浦多白猿 , 超腾若飞雪 。
牵引条上儿 , 饮弄水中月 。
其六 愁作秋浦客 , 强看秋浦花 。
山川如剡县 , 风日似长沙 。
其七 醉上山公马 , 寒歌宁戚牛 。
空吟白石烂 , 泪满黑貂裘 。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 , 此地即平天 。
耐可乘明月 , 看花上酒船 。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
李白《秋浦歌》全部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长似秋 , 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 , 行上东大楼 。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
秋浦猿夜愁 , 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
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
秋浦千重岭 , 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
千千石楠树 , 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
君莫向秋浦 , 猿声碎客心 。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
求 李白的 秋浦歌?秋浦歌
作者: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
【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 。
【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
【红星乱紫烟】乱 , 错杂 。红色火花在紫色的炉烟中飞溅 。
【赧郎】赧,面红 。为炉火照红的冶炼工人 。
【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个】这样
【罝】捕捉鸟兽的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因为;“个长”,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 , 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 , 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 , 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秋浦歌》李白全诗秋浦歌是指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作者,李白 。朝代,唐 。原文:秋浦歌十七首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 , 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 , 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 , 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 , 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渌水净素月 , 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 , 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 , 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译文:其一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
李白在写《秋浦歌》的背景资料创作背景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 。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 。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 。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 , 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 。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 。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 , 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 。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
“秋浦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秋浦歌》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 。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秋浦歌》的原文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 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 , 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因为;“个长”,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 , 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 , 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所以揽镜自照 , 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 , 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李白秋浦歌的 歌 是什么意思秋浦歌
?。ㄌ疲├?白
白 发 三 千 丈 , 缘 愁 似 个 (个)长 。
不 知 明 镜 里,何 处 得 秋 霜?
1、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 。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2、缘:因为 。3、秋霜:秋天的白霜 , 这里用来形容白发 。似 个:这个 。
译文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 。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解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 , 因为;“个长”,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 , 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 , 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 , 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此时 , 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 , 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李白的秋浦歌中的缘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缘”的意思是:因为【出处节选】《秋浦歌十七首》——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话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 , 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扩展资料1、《秋浦歌十七首》创作背景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 , 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 , 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 。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 。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 。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2、《秋浦歌十七首》鉴赏“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 , 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 , 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 , 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 , 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 。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
秋浦歌 , 中的秋浦是什么意思,李白还写过其他的秋浦歌吗?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 。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 。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 , 逗留期间所写 。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超 , 尤其是《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更是脍炙人口 。
李白的《秋浦歌》古诗大意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 。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冶炼的炉火照彻天地 , 火星四射,紫烟升腾 。明月当空的夜里,炉火映红了小伙子们的脸 。他们一边工作一边高声歌唱 , 这歌声响亮,震动了寒冷的山川 。
李白的秋浦歌诗句是什么秋浦歌 李 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发 三 千 丈,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缘 愁 似 个 长。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镜 里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处 得 秋 霜。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
注词释义
秋浦:在今安徽贵池西南,那里有秋浦河 。
缘:因为 。
个:这样的意思 。
秋霜:形容头发像秋霜一样的 。
古诗今译
白头发已经长到了三千丈长,因为忧愁才有这样长 。不知镜子中的我?。幽睦锢吹穆非锼?。
名句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内心深长的愁绪 。前两句出语天真 , 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张的描写,却把作者内心的愁苦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水到渠成,用“不知”两字写出一种惊奇和叹惜,年华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发 。“秋霜”两字用语自然,但却发人深思 。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这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