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恐龙、描绘”等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兴趣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过关于恐龙的电影吗?说一说你对恐龙的了解 。
学生自由交流 。
预设:
恐龙种类繁多、体形庞大、恐龙灭绝等相关话题 。
2.要是有人告诉你,这些体型庞大的家伙飞向蓝天,你相信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二、初读感知
(一)课文导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认读词语 。
迟钝仅是描绘隧道繁衍十吨脑颅膨大敏捷
栖息开辟崭新
3.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
4.学习生词,除了这些词语,还有很多优美的词语,请你来领读,然后抄到词语积累本上 。
恐龙笨重迟钝鸽子根据末期描绘
隧道形态膨大前肢具备开辟脱离学生自由交流问题 。1科学推测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
4.培养学生的仔细学习的习惯 , 激发学生的爱科学的思想 。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 , 并配叫声) 。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 。字、词典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 。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师: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 。(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 , 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出示课件,师讲解 。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 。对此 , 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最新部编精品设计 6.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
2.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开火车读词语:
迟钝 不仅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公斤 脑颅 膨大 敏捷 树栖 开辟
崭新 笨重 谈起 鸽子 毫不相关 描绘 末期 形态各异 前肢 鸟翼
2.如此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是怎样变成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索恐龙的奥秘吧!
二、学习第1自然段 。
1.默读第1自然段 , 找出介绍恐龙和鸟类的词语,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
描写恐龙的词语:凶猛、笨重、迟钝
描写鸟类的词语: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
关系: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
2.第1自然段,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重要信息呢?
预设:在中生代时期 ,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
追问:怎样理解“一支”和“漫长的演化”?(3)结合资料袋,感悟“欣喜若狂” 。预设:六

徐星写的《飞向蓝天的恐龙》,这遍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三篇 精品
VIP专享文档
2019-01-24
1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三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徐星写作的一篇科普文章,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
2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
出示课件恐龙和鸟儿的图片
小结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 。
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解,启发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 。
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用完整的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
1学生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 。
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
2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
通过多种形式从音形义上交流巩固 。
①认读词语 。
正音凌、恐、凶、盈都是后鼻音,笨、仅、敏是前鼻音,要准确,崭的声母是翘舌音 。
②辨析字形 。
巩-恐、会-绘、顿-吨等 。
③猜测词语 。
颜色多,灿烂多彩 。
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 。
翱翔
动作迅速而灵敏 。
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 。
点睛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
茹毛饮血
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

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 。
2.学习12组形近字,会认12个生字 。
3.积累8个新词 , 交流词义 。
4.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 。
5.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 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对联 。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板书:遇到不懂的问题)
小丽:我通常会联系上下文 , 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
小博: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如,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我查资料知道了,琥珀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 。
小如:我是请教别人后知道的 。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解决不会问题的方法 , 用“”画出来 。
3.以上几个同学的交流内容,提到了几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4.学生交流 。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
5.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
(2)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同学对比读12组字,12个词语,互相交流 。文件夹:第二课时同一字族

飞向蓝天的恐龙从似乎中理解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1.动作迅速而灵敏 。(敏捷 ) 2.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建议你在课文中找答案 , 课文里词语都有的 。我也是四年级的,明天也要学《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了 。

从《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可以了解到:科学时很讲究( )的飞向蓝天的恐龙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 , 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 ,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 , 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 , 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教鹾笸却肿秤辛? ,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 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 , 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 , 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 , 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 , 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 。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不管怎样 , 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 , 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业飞向蓝天的恐龙,题目,恐龙和鸟各有什么特点?恐龙:凶猛 、笨重、迟钝、茹毛饮血;鸟:行动敏捷、性情温顺、可爱

四年级下册不编版第六课时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什么的写作手法?小练笔是写作练习的一种方式,根据题目写一个片段或者段落(小作文),字数要求比较少 。在语文课本中经常有小练笔 , 一般有仿写课文上的文章、根据主题写段落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学习的内容,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的片断写作训练 。

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片什么说明文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 , 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 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 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 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教鹾笸却肿秤辛Γ芄恢С牌鹫錾硖?。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 , 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 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さ靡苍嚼丛较衲窭啵汗趋乐锌眨硖迩嵊荒月虼螅?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 , 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 。他们推测 , 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 , 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
亿万年前 , 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

2020年春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计划+进度表+反思一、指导思想
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 。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 , 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 , 学习兴趣浓厚 , 乐于参加各项活动 。在语文学习方面 , 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 , 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 , 学习质量不高 。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 , 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
三、教材分析
新统编编本四年级下册教材从2020年春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千山万水、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格、奇妙的童话 。本册共编有27课 。其中精读20课,略读7课 。全册保留了原教材3篇课文,新选和从其他册调整了24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适合教学的课文,其中《在天晴了的时候》《芦花鞋》《宝葫芦的秘密》《短诗三首》等课文及古诗词等是新选入的课文 。4.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2.5.2.师小结提升3.2.二、品读课文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三、朗读全文二、初读课文1.新华路小学四年级(2)3.二、学习课文又是几

(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统编版)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文章插图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宿新市徐公店》: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5、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 , 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 6、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7、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二、《四时田园杂兴》: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古寺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孩子从咿呀学语 , 就开始背诵古诗了,同学们你们喜欢那些宋朝的古诗呢?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诗人 ,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 2、解题: 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 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 3、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 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 。 4、出示本课的生字:看拼音自由读——指读——去掉拼音自由读——交流记忆方法——全班交流——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 三、《清平乐 村居》:1、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 , 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 , 你打算起什么? 2、分组互动,自悟词意: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3、朗读成颂 , 领会诗情: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 。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4、再现诗境,启发吟唱: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 , 根据你对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 。每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连环画,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儿来加上封面 。四、《乡下人家》:1、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  2、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 。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 3、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 ,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五、《天窗》:1、复习导入:通过学习 , 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 。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  2、品味语言:组内品读 , 交流感受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2020-2021年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详案2020-2021年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详案
1、导入新课 ,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_______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
2、你了解恐龙吗?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谁来说一说?
生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看来你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老师也带大家认识几种恐龙,它们是______
PPT出示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恐龙有关的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PPT出示,并板书课题 。
4、齐读课题 ,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是理解课文的一种好方法 。PPT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课文读完了,老师要来检查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PPT出示,注意“盈”的后鼻音 。A、谁知道“树栖”这个词的意思?B、那在陆地上生活呢?C、既能在陆地又能在水里生活____D、茹毛饮血这个词大家比较陌生,跟着老师读一读,茹是吃的意思,老师只解释这一个字,谁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3、接下来我们来玩个猜词游戏 。
4、概括内容 , 学习方法
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了吗?生答
PPT出示: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赶紧找找,这句话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生答 。师(2、假设现在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你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

2020-2021年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上课)2020-2021年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上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 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
教学重难点: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恐龙吧,观看过恐龙展览吗,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的……)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脑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你们真能思考 , 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带着这样的疑问 , 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恐龙世界 。看图片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师:打开书31课 ,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然段,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 2词语你们还认识吗 , 出示词语: 自由读读词语,A、正音—— 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第二组:五彩斑斓凌空翱翔 茹毛饮血欣喜若狂毋庸置疑凶猛异常 笨重迟钝
轻灵敏捷轻盈 2

[2020春季新教材]人教部编版(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 , 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 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 ,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
教学|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3个生字 , 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一、课件出示,引入课题【课件出示2】|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 。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2.读课题质疑?。?)齐读课题 ,并板书课题 。(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 。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说说 。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完美版)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15个词语 。
2.默读课文 , 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
3.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 并试着解决 。
2.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15个词语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 了解恐龙
1.导入新课 , 引起联想 。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 。(板书:恐龙)
(2)师引导联想:看到“恐龙”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
预设:高大、凶猛、笨拙 。
2.交流资料,了解恐龙 。
(1)师引导:关于恐龙,你们了解多少呢?现在请大家交流课前查阅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
(2)师指名交流 。
(3)课件出示查找到的恐龙图片及文字资料 。
(4)生小声读资料,提取信息 。
3.设置疑问,引出课题 。1.④指导朗读 。⑥课件出示提纲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指导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根据我校“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作文写作,我在此次教学前事先从互联网上下载了有关仿生学的视频短片,同时布置学生自己查找“有关大自然启示的、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发”的资料和自己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些准备工作既是本单元教学资源的整合,同时又有效地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有话可说 , 有据可依,写起作文来思路更为开阔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小多少教案和教学反思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 , 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 , 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 。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 , 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材第三单元习作 , 让真情自然流露 , 怎么写 。情感还要有所变化 , 急急急急急急?我从万能的百度找来的教案设计 , 有专门的素材参考:网页链接附上个人的看法——真情自然流露,就是自然写你的心情的表现,比如高兴时笑、跳、唱,就是自然流露;忧伤时沉默、哭泣、徘徊,也是自然流露情感变化 , 也一样 。如果有两种心情变化,就先写这个,再写那个,就行了 。简单来说,把生活用文字写出来就行了,不需要考虑太多的表达 。越自然越好 。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幸福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幸福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彼、锹、权”等6个生字 。
2、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 , 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
3、尝试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 注意读准字音 。
2、向身边的人访谈对幸福的理解 。
3、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的童话在故事的讲述中会让我们体会到一个道理,比如《巨人的花园》 , 我们学完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要学的童话,故事也很动人,读完后也会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 ,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2、板书课题并读题:幸福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读连接语 , 请学生说说连接语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
(a、想想文中三个小孩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b.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
2、带着连接语中的问题自读课文 。
3、自读课文后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
三、交流讨论
1、请同学复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 。
2、表演故事,深化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的理解 。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学习以后的收获 。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是重点 。)
4、联系亲身经历和课前做的访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
四、拓展交流
老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读后 , 老师做简要点评,然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时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
1、今天,我们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拥有中 , 我们细心回味着什么是幸福?下面请用最精辟的话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
2、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
 
《幸福是什么》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 , 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课文《幸福是什么》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
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 , 但上完这一课,发觉与设计时的意图相差较远,经过听课领导的评点及自己的思考,感觉指导学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导不够明确 , 设计没有紧密结合学生实际 。老师的导很关键,如果老师本身指导的思路不够清晰,要求不够明确,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有所提高的 。

2020-2021年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 说课稿2020-2021年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 。
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七方面展开自己的说课 。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
1、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第八单元的专题是“科技成就”,本单元共四篇课文: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领略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 , 学习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
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科普说明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文章的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各学段承载的语文素养、培养目标和学习任务各不相同 。
纵向分析
横向分析:29了解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 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 。30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舒适便捷,体会文章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31感受古生物的神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32了解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的神奇,学习准确形象的表达和说明方法 。
本节课的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 , 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