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低能耗高品位

特别喜欢《晋书·陶潜传》中的一个段落 , 在刻画陶渊明的性情和日常生活上可谓神来之笔 , 原文如下:“性不解音 , 而畜素琴一张 , 弦徽不具 , 每朋酒之会 , 则抚而和之 。 ”说的是不懂音律的陶渊明 , 购置了无弦琴 , 酒至惬意 , 则抚弄之 。 这一段落不仅画面感极强 , 性情的放达和自如也是如此鲜明 。 王国维曾言 , 有真性情者谓之有真境界 , 境界是古典时代的一个价值判断标准 , 按照冯友兰总结的四个层级 , 进入道德境界 , 已属不易 。 道德文章 , 足以垂范天下 , 而在道德境界的上方 , 还伫立着天地之境 , 这一天地之境 , 依照古典诗学的说辞 , 恰为神人之境 。 在中国文化史上 , 进入这神人之境的至少有两个人 , 一个是七十岁之后的孔子 , “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另外一个就是酒后的陶潜 , 带月荷锄归的陶潜 。
近些年 , 针对当代人普遍的焦虑感和不满足感 , 学者鲁枢元的思考沿着精神生态的方向继续深化 , 尝试着在宏观层面思索文化意义的确立及对生活方式的整体性考虑 。 他的《陶渊明的幽灵》 , 作为结晶体 , 诊治当代生活方式的得失 , 并给出了一个鲜明的路标 , 即从陶渊明的历史遗产中提炼出一个标准 。 这一标准的核心内容指向低消耗、高品位的诗意生活 。 海德格尔援引荷尔德林的诗句 , “人 ,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 以此告别现代性的废墟 , 重建一种大地美学 。 诗意地栖居无疑是一个闪亮的命题 , 但更多的是作为理念而存在 。 鲁枢元给出的生活方式的标准则是以低消耗为基础 , 因此 , 烙上了当代世界生态转向的印记 。 人皆可成尧舜 , 选择低能耗高品位的诗意生活也是如此 , 只要拥有了文化自觉和精神追求 , 生活方式的转向就触手可及 。
【文化史|低能耗高品位】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写道 , 沿着我们不曾走过的通道 , 通往那扇不曾打开的门 。 陶渊明对于当代人而言 , 一直伫立在另外的通道里 , 等候有缘人的敲门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