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鲁迅生母:独身将儿子培育成文豪,为何鲁迅病逝她说“死得不冤”

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这句话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说家教对孩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即使是参天大树的,在它还处于成长阶段的时候,也需要保护和充足养料。古往今来,每一位成大事的人都离不开父母在他幼年时的守护。比如说大文豪鲁迅先生,他的成长离不开母亲鲁瑞的谆谆教导。
光绪!鲁迅生母:独身将儿子培育成文豪,为何鲁迅病逝她说“死得不冤”
文章插图

鲁瑞出生于1858年,浙江绍兴乡下安桥头人,鲁瑞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饱学之士,而且还在京里做过官。不过出生于封建世家,鲁瑞作为女子也难免被忽视,她虽然喜欢读书,可是没有上过私塾,只是在她家族兄弟上课的时候,在门外偷听一二。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鲁瑞,是一个宽仁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她待人和蔼可亲,做事尽心尽责。嫁人之后又孝顺公婆,相夫教子,是非常典型的贤妻良母。
光绪!鲁迅生母:独身将儿子培育成文豪,为何鲁迅病逝她说“死得不冤”
文章插图

鲁瑞刚刚嫁到周家的时候,还是非常的幸福的。两家人可以说是门当户对,鲁瑞的公公周介孚是进士出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溪知县、内阁中书,家族非常之显赫。然而光绪十九年(1893年),周介孚因事下狱,而丈夫周伯宜又抱重病,并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去世了。家产中落,生活一度陷入贫困。即使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鲁瑞依旧一心想要将几个儿子培育成才。
光绪!鲁迅生母:独身将儿子培育成文豪,为何鲁迅病逝她说“死得不冤”
文章插图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此时周家已经家道中落,早先家族分房,因为鲁迅父亲去世的早,家族只分给鲁迅他们最小而最差的。鲁迅甚至一怒之下拒绝在上面签字,结果遭到了叔辈们的斥责。家里的钱耗光了,鲁瑞便变卖了自己最爱的金银首饰,供儿子读书。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鲁瑞不是一个眼光长远的人,甚至在送儿子读书这件事情上,她稍有犹豫,那么鲁迅恐怕都难以成才。如此,整个中国近代文学史都要大改了。
光绪!鲁迅生母:独身将儿子培育成文豪,为何鲁迅病逝她说“死得不冤”
文章插图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鲁迅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毕业之后,鲁迅说自己想要去日本留学,母亲依旧极力的支持。正是在日本留学这段时期,在课间观看了“日俄战争教育片”鲁迅深受刺激,因此才决心弃医从文。后来在“包办婚姻”婚姻的问题上,母子两曾闹过不愉快,鲁迅接受了新思想教育,自然对封建传统的那一套非常反感,以至于鲁迅封母命娶了朱安,却一生未与其同房。
光绪!鲁迅生母:独身将儿子培育成文豪,为何鲁迅病逝她说“死得不冤”
文章插图

1936年,已78岁高龄的鲁瑞,接到了同乡宋紫佩送去的鲁迅病逝的电报。鲁瑞虽然悲痛万分,但却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待送走了宋紫佩后才嚎啕大哭。她说:“我我能连累宋先生和自己一起难受。”后来,鲁瑞四处搜寻自己儿子死前的一切记载,当看到各方人士对儿子深切的怀恋,真诚的爱戴,她很欣慰的说:“儿子死得不太冤枉。”
【 光绪!鲁迅生母:独身将儿子培育成文豪,为何鲁迅病逝她说“死得不冤”】光绪!鲁迅生母:独身将儿子培育成文豪,为何鲁迅病逝她说“死得不冤”
文章插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便是母爱,她能养育人,更能教化人,鲁瑞对鲁迅先生的爱便是如此。1943年,这位伟大的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与鲁迅一起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