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二十五磨,豆腐|李付春的年俗(三)

二十五磨,豆腐。豆腐的“腐”和富裕的“富”谐音,祈愿来年的生活能过得富富裕裕。“豆腐”听起来像“都福”。
作者:李付春
灶王爷去了天宫,到了天宫给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生活状况。玉帝听完汇报后也不能完全听灶王爷的一面之辞啊!
灶王爷&二十五磨,豆腐|李付春的年俗(三)
文章插图
就在二十五这天,玉帝来到民间下界查访,发现人们的生活并没有灶王爷说得那么好,他见许多老百姓都在吃豆腐渣。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老百姓吃豆腐渣也不是把豆腐藏起来,故意让玉帝看的,而是农民家里的日子跟灶王爷说得不完全一样。老百姓吃豆腐渣可不是装穷而是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质量却是没有那么好。几家人合作磨了一个豆腐,留作过年的时候吃,先是吃上豆腐渣窝窝已经很不错了,同时也是写出劳动人民细水长流,勤俭节约美德。
自古以来,豆腐的“腐”字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味着在新年到来之际收获幸福和福气,一家人幸福满满的。
豆腐是道家常菜,有很多做法,这可是一种健康食品。要长寿,得吃豆,豆腐就是豆制品,可我们现在都去市场上买现成的。可是,现在市场上卖的豆腐都是“速成品”,一是电气化程度高了,二是好多程序简化了。
以前做豆腐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过年的时候,我们家也是磨个豆腐,最早的记忆是和邻居大娘家合伙做一个,一家出一半的黄豆,然后再分开豆腐和豆腐渣。等到我记事的时候,我们家就请人单独做一个豆腐,全家吃到正月十五,就像有钱人家杀一头猪过年一样。
灶王爷&二十五磨,豆腐|李付春的年俗(三)
文章插图
我父母不会磨豆腐,爷爷奶奶也不会做,但是会早早到本村豆腐坊里排个号,人家生意好,自然就忙碌,所以不一定都赶在腊月二十五。
前院陈三爷是个十里八村出了名做豆腐的高手,但是以做豆腐皮儿为主。三爷做的豆腐皮细嫩,口感好,到了集上半晌就能卖完。谁家脱坯修房娶媳妇,孩儿生日娘满月,招待客人,都会找陈三爷摊儿上称上一斤豆腐皮儿。
过年的时候陈三爷家的豆腐皮儿生意格外的好,所以,我们邻居磨豆腐得等他家的石磨及其他用具不忙的时候,还必须经三爷指导着做,尤其“点卤”这道工序,非三爷亲自动手不可,这可是一项技术含量最高的活儿。
我父母会根据排上号的时间,提前一天在家泡上黄豆。其实这黄豆已经是在我家磨坊里经过一道工序了,是已经碾轧破碎的黄豆片,叫“黄子”。
腊月的天气里一般得泡七八个小时,正好一夜的时间,然后父亲端着盛着泡好“黄子”的大盆去前院三爷家。母亲也端着一只空盆,在父亲后面跟着,我还偷偷笑着对妹妹说:“妈端那盆子是破的,底上有两个洞。”我“聪明”笑的原因是认为妈妈没看到。我还见母亲在空盆里还放一块白布、两只碗,一时不知道干什么用。
三爷从父亲手里接过盛着“黄子”的大盆,放到石磨近前。接下来父亲在三爷的指导下“拐磨子”,三爷戴着白围裙,左手按着拐子末端帮着转动,另一只手娴熟地用勺子半勺半勺地舀着泡好的“黄子”,送到石磨眼里。
我清晰地记得,那磨“黄子”的拐子其实就是一个“T”型驱动木杆,父亲双手握住驱动杆“T”型的前端,不停地用力转动那台石磨,并且前端是用绳子吊在房顶檩条上的,驱动杆的末端连着石磨,不停地转动。这个活可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三爷的左手抓着驱动杆的末端,就是相当于这台石磨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