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潇湘清韵

在杨柳青年画中 , 以《红楼梦》为题材者不胜枚举 。 早在1963年 , 阿英就曾编写《杨柳青红楼梦年画集》一书 , 反映出“金陵十二钗”在民间的喜闻乐见 。
在众多以《红楼梦》为题材的杨柳青年画中 , 高桐轩所绘《潇湘清韵》属于精品佳作 。 高桐轩(1835—1906) , 名荫章 , 字桐轩 , 以字行 , 杨柳青人 , 清末民间画师 , 善绘年画及肖像画 。 曾入清宫“如意馆” 。 六十岁后 , 归隐故里 , 开设雪鸿山馆画室 , 潜心绘制年画 。 其本人也被公认为杨柳青画业的一代宗师 。
《潇湘清韵》取材于《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 黛玉见秋意凄冷、落叶萧瑟 , 倍感凄清 。 偶见宝哥哥所赠题诗手帕 , 触物伤情 , 感怀旧事 , 抚琴低吟 。 宝玉在蓼风轩见惜春与妙玉对弈 , 妙玉天晚欲归 , 遂别了惜春 , 由宝玉送回拢翠庵 。 路经潇湘馆外 , 忽得琴声 , 二人在山子石坐着静听 , 甚觉音调清切 。 黛玉琴弦崩断 , 得遇知音 。
画作构图的巧妙之处 , 在于打破了《红楼梦》画样的传统定式 。 没有将木石前缘的宝黛二主角置于画面中心 。 而是忠实于故事情节 , 将黛玉换作妙玉 , 与宝玉促膝而坐 , 侧耳听琴 。 妙玉素纱禅衣 , 突显出与宝玉的禅缘 。 笔者揣测 , 这可能也表现了高桐轩经历繁华 , 落叶归根 , 了悟人生的心境 。 而画面右侧 , 修竹掩映的窗棂中 , 在雪雁、紫鹃的陪侍下 , 林妹妹正操琴抒怀 , 应了画题“潇湘清韵” 。 此外 , 以笔者之意 , “清韵”又与“情韵”谐音 , 也在暗示着宝玉与黛玉的前世仙缘 , 及与妙玉的今生禅缘 。
此外 , 高桐轩还别有新意地将题诗引入画中 , 在画面左上角题道:“水精(晶)帘卷月迟迟 , 瘦倚秋窗意太痴 。 一种情怀无处诉 , 但凭弦上寄相思 。 甲辰仲秋 , 抚华秋岳笔意 , 于雪鸿山馆西窗下 。 桐轩高荫章戏作 。 ”可知 , 该画作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八月 , 地点即在雪鸿山馆 。 而“抚华秋岳笔意” , 所谓“抚” , 有“仿效、临摹”之意 , 也就是说高氏是取法华秋岳 , 借助文人画技法 , 制成年画稿 , 以提升画作品位 。
“华秋岳”即华喦 。 华喦字德嵩、秋岳 , 号新罗山人 , 乃清代“扬州八怪”之一 。 他长于诗、书、画 , 其小写意花鸟画被后人称为“新罗体” , 有“文质相兼而又超出畦畛之外”之誉 。 他还在人物画方面有独到见解 。 绘人物画 , 多用山水配景 , 人物多以白描呈现 , 并根据内容 , 稍赋淡彩 , 以增添趣味 。 这种艺术风格 , 很适合杨柳青年画的创作 , 也就不难理解高桐轩为何会借其笔意作画了 。
【红楼梦|潇湘清韵】沽上画家刘芷清在《津沽画家传略》中如此评价高桐轩:“工人物 , 尤善传真 , 以色墨渲染不施脂粉 , 神情逼肖 , 曾画年画若干幅 , 皆系古典故事 , 人多以作画稿临摹之 , 不以年画视之也 。 ”从《潇湘清韵》中 , 我们不难窥见其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