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场景包含了很多传承多年的元素 。 在物质层面是丰富的美食特产 , 是一家人团圆叙旧的欢乐时光 。 可是 , 丰富与欢乐 , 本身就是应该一直存在于365天之内的 , 这种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应该浓缩在几天里被释放和满足 。 但以故乡的名义 , 就显得顺理成章多了 。
与父母长辈分享共同的时间 , 在共同的有记忆的地点 , 这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仪式感之一 。 返乡此时被赋予一种必要性 , 即只有在故乡的春节才能称为真正的春节 。 你可以说这是对土地的一种眷恋 , 也可以说是对幼时记忆的一种重温 。
文章图片
在逃离故乡与重温记忆之间 , 端看个体对此的选择为何 。 “恶意返乡” , 难道就不是故乡的恶意吗? 与在大城市的生活相比 , 回乡过年往往意味着艰辛、不方便以及潜在冲突的发生 。 姑且不说七大姑八大姨来问各种莫名其妙不靠谱的问题 , 光是和父母之间的无效对话就足以让人后悔 。
长辈对在大城市生活的儿女 , 往往缺乏理解的认知基础 。 他们不会明白你为何半夜还在陪客户吃饭 , 也不会理解你朋友圈发出的哀叹 。 他们总觉得你在大城市是悲惨的、被剥削的、不幸福的 。 作家潘采夫说 , 父母只会问你在城里吃的什么?往往只在乎你的动物本能 。
文章图片
故乡也意味着一种牵绊和不可言说的无比正确 。 正如阿Q会认为城里煎大头鱼 , 细细地切做葱丝 , 这是不对的 。 甚至 , 连淳朴善良、人杰地灵这种对于故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描述 , 也都是建构出来的一种善意谎言 。如果故乡真有文本上描述的那么好 , 当初为什么要拼了命逃出来呢?
对于停滞不前的故乡 , 人往往有一种有心无力的矛盾感 。 它在时刻阻止着人对于身份认同的自我超越 。 对身份桎梏的不断打破 , 才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活力来源之一 。 以深圳而言 , 正是无数的外地人 , 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 组成了“深圳人”这个概念 , 才具备别的城市不具备的重要因素:身份相对平等的劳动力人口 。唯有身份相对平等 , 才会有契约与效率的诞生 。
这才是四十多年来 , 深圳给当代中国提供的最重要的镜鉴 。 深圳作为现代化、城市化的先锋 , 其实是最不需要过春节的 。 或者说 , 深圳最需要的是 , 原地过节 。 因为深圳城市和认同的建构 , 已经基本完成 。 那些在深圳诞生的孩子们 , 没必要带他们去湖南的乡下过年 。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苏东坡最懂深圳人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为回馈粉丝 , 深圳客与青年艺术家谭轩合作 , 推出 深圳首款城市主题数字藏品“ 虎虎深威”(数字虎符) 。 关注“深圳客”公号的粉丝可以领取优惠券 ,一折购买 , 永久收藏!
更多详情 , 可点击阅读原文~
- |王夫人对林黛玉很好,为什么总有人说她居心不良?
- 鲁山花瓷$非遗展示迎接虎年 地道年味洋溢鲁山
- 春联@【新春走基层】江西乐平:年画集市年味浓
- 评书#四大名著中,为什么红楼梦不适合作为评书来播,刘兰芳说它没有根
- 路人甲@她是红楼梦中最美的女子,艳压宝钗黛玉,为什么却成了路人甲
- 家谱$老一辈盛行按“辈分”取名,为什么如今不流行了?原因很现实
- 曾仕强!曾仕强全世界订条约都不敢用中文,为什么西方人永远不会懂
- 朱青!全球连线|外国人的中国年:西班牙“虎娃”眼中的年味儿
- 射雕#黄蓉为什么特别讨厌杨过,只因金庸删掉了一个人,故事产生了漏洞
- 十五元宵&年味 | 红红火火!油纸灯笼里的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