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新春走基层 | “年货清单”上新!Z世代这样过春节

新华社兰州1月30日电(采访人员任延昕)虎年春节将近,第一批返乡的年轻人已经吃上了家中妈妈备好的年味。社交媒体上,“砂糖橘”冲上了热搜,占据春节水果“C位”,成为网友调侃的新“梗”。
经历了2021年的疫情反复,对于这个春节,年轻人们有着新的期待值和仪式感。
“我妈在视频里说我胖了,我觉得她是想我了,我要回去证明一下。”离家在外工作的章平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今年他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关注家乡的疫情防控政策,行前准备好核酸检测报告,登上回家的火车。
10个小时的旅途中,他整理好行李箱里要分给亲友的年货,也理了理返乡过年的心情。“能见到父母肯定是开心的,但也免不了在饭桌上被亲戚们催婚、打听收入……我得提前想好一套说辞才行。”
近乡情更怯——对于多年离家在外上学、工作的年轻人,这个时候,这句话有着别样的含义。
如今,高铁和互联网让亲情不再遥远,多样的社交娱乐方式占据着假期日程表。春节,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一年一度穿新衣、吃大餐、收压岁钱的节日。长大后的“90后”“00后”开始感慨:年味变淡了,过年好像也不那么重要了。嘴上虽然这样说,很多节日传统他们依然在传承,并用自己的方式为过年带来新的仪式感。
兰州市#新春走基层 | “年货清单”上新!Z世代这样过春节
文章插图

1月2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家商场里,商家摆放出“虎年限定”产品吸引来往客人。新华社采访人员任延昕 摄
【 兰州市#新春走基层 | “年货清单”上新!Z世代这样过春节】甘肃省兰州市的一个年货集市上,43岁的刘玉正在摊位忙碌,对照着年轻客人递来字条誊写春联:一顿操作猛如虎,八方来财腰包鼓。
“年轻人喜欢风格俏皮、内容活泼的春联,他们要求春联贴在门上要有回头率,晒在朋友圈要能集赞。”面对年轻客人的个性化需求,写了20年书法的刘玉不得不尽快“拓展业务”:写惯了传统字体,也要写得出圆润、卡通的字体;背得下《曹全碑集字春联》,也要熟练运用网络热词搞创作。
一街之隔的美发店里,女孩们早早为自己安排上了染发、烫头、美甲的“过年变美三件套”。辞旧迎新,挑选一套新年“战袍”也是她们的年前必修课。
在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家汉服店里,27岁的店长晴空(化名)正忙着招待客人。女孩们结伴前来,选购汉服等国潮服饰。
“春节要穿新衣服,这是我们从小到大的‘共识’。以前是父母付钱,现在她们用自己的零花钱和工资来买。”晴空介绍,以“00后”为主的学生群体青睐汉服、制服裙等服装,他们希望在春节这样的节日里也能彰显自己的喜好和个性。
第一批“00后”已迈入20岁大关,他们从年夜饭的“小孩桌”挪到了“大人桌”,也开始逐步掌握家中年货的采办权。网购半成品年夜饭、火锅食材、奶茶、烧烤等,成为他们填满家中冰箱的主要方式。
兰州市#新春走基层 | “年货清单”上新!Z世代这样过春节
文章插图

1月24日,在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剧本杀店内,年轻人结伴前来游玩。新华社采访人员任延昕 摄
除了贴春联、穿新衣、办年货,年轻人也培养出自己过年的“规矩”。某社交媒体上,“你为独自过年做的准备”的话题得到900余万次浏览,旅游、健身、看展、逛书店是网友留言里的高频词。春节假期,各类密室逃脱、剧本杀游戏和Livehouse里,都活跃着年轻人的身影。
兰州市#新春走基层 | “年货清单”上新!Z世代这样过春节
文章插图

1月24日,在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剧本杀店内,身穿汉服的年轻人们正在阅读剧本。新华社采访人员任延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