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中国人为何都随父姓而不随母姓?并不是封建传统,而是有一定道理
文章插图
2014年,我国《婚姻法》中规定,子女出生取姓之时,可以从父姓、母姓、抚养人姓乃至隔代血亲之姓,在特殊情况下甚至还能够另起一姓(但条件比较苛刻),可见现代人取姓已经比较自由了。但是在古代,古人似乎都要从父姓,在西方甚至女性嫁人之后还要随夫姓,时至今日也未曾改变。这其中自然存在一些封建伦理传统,但背后其实还有更加复杂的原因。>>封建制度的确立
文章插图
我国的封建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我国推行的制度是一种类奴隶制度(根据研究,我国夏商时期的制度跟古埃及、古希腊等地的奴隶制度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于夏商时期的奴隶比例远远小于古埃及等地)。直到西周末年,周王室式微而诸侯强盛,导致百家争鸣的出现。在这段文化、思想和制度的超级盛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逐渐涌现,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封建制度。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等改革都促成了封建制度的确立,自秦朝统一中原之后,封建社会就此正式形成,并在之后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1912年清朝覆灭之后才结束。>>姓氏演变之所以要简单介绍一下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是为了明晰一个时间点,从这个时间点来看待姓氏与封建社会之间的关系。
文章插图
姓氏源出于一种图腾崇拜,整个形成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人们联合在一起形成部族,部族壮大之后所有人都需要一个身份认同,于是就出现了图腾。而随着文字和语言的不断演进,图腾被简化成为了最初的“氏”,此时的社会就是熟知的母系氏族社会。
文章插图
因为彼时的生产力还十分落后,为了保障部落的延续,生育资源成为部落最宝贵的资源,因此此时的部落由女性主宰,婚姻上面是“一妻多夫制”(事实上那时候并没有婚姻制度的概念),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此时的人其实都是随母“氏”的,这也是为何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中都有个“女”的原因。
文章插图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生存的条件已经大幅改善,生存资料出现了冗余,生育资源不再成为部落最重要的资源,而男性在获取、掠夺资源的力量优势愈加重要,母系社会开始转为父系社会。同时部落人口大量增长,于是在氏族之中开始出现“姓”,用以分辨母系社会下的不同父系旁支(比如此时出现的风、子、己、祁等姓)因此彼时只有男子有姓,以至于到后来姓、氏还成为地位的划分,男子称姓女子称氏,此时就已经出现了男尊女卑的情况了。
文章插图
这个演变过程一直到黄帝时期基本结束,自此之后母系氏族社会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黄帝姬轩辕膝下25子当中有14子获得了12个不同的姓氏,其他上古大姓也开始大量分化,尤其在周朝实行分封制的情况下,无数诸侯开始以封地为姓,中国姓氏也由此瞬间暴涨至几千个。而氏作为最初的图腾共识,经过千年演变已经无法让后人产生身份共鸣了,反观姓则在这千年时光里不断分化、完善,成为了家族亲缘的纽带。因此在周朝后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开始合并成为一个概念,而这千年时光中随父姓的传统也随着父系社会的发展而固定了下来,到了封建社会之后宗法制更甚时,这种传统就烙印到了每个人的心中。>>姓氏小结由此可见,姓氏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氏到姓,由随母氏到随父姓的过程,而这整个过程其实是在封建社会正式建立伊始就已经完成了的,因此随父姓其实并非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而是男性力量优势不断体现、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古代社会由落后走向进步的反应。
- 奸臣&北宋最委屈的大将,功劳要远超杨业,死后却成了小说中的大奸臣!
- 庞涓&鬼谷子仅凭一朵草花就预测了庞涓的命运: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 包饺子&华侨大学境内外学子留校过年:“云”享年味
- part&一起向未来!成都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世界是我们》唱响首届川渝春晚
- 陈衡恪&陈寅恪与鲁迅本为同窗,但后来陈寅恪从不提起鲁迅,这是为何?
- 历朝历代&水浒传中杨志卖刀标价3000贯钱,折合现在是多少钱?一般人买不起
- 官人&“老公”用文言文怎么说?现在的昵称太low了!古人的叫法甜到炸
- 后代$每个姓氏祖上都有名人,你姓什么?看看你是古代哪位大能的后裔?
- 公讳字&朱元璋姓朱,明朝百姓管猪叫啥?皇帝给猪改了名,很多人都读不出
- 赵宏本&郑家声绘制的《智激美猴王》连环画,堪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