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海竿钓江河鲤鱼,选位是个技术活儿( 二 )


辽河弯曲河道水底河坎较多(落差小的河坎留存食物也不多 , 不易留住鲤鱼) , 一般要经过两至三道深坎才能到达主流中心区域(所谓深坎 , 即坎上坎下的落差至少要达到数十厘米以上 , 有的可达1~2米甚至2~3米) , 每道坎距离岸边远近不一 。
一般来说 , 弯道越宽 , 河道陡岸(图示中的右岸)一侧的河坎就越多 , 主流中心区域最深处的河坎距离岸边也就越远;越是河流下游 , 河坎也就越多;河道曲率越大 , 河坎距陡岸就越近 , 而对岸浅滩距河坎就较远 , 海竿抛投不易到位 。
了解这些 , 对于下一步如何将钩饵抛投至河坎位置很有帮助 。
仍以辽河河下等弯道为例(见图1辽河河下等俯瞰图及图2辽河河下等弯道河流切面图) , 该弯道曲率很大 , 近乎直角 , 水面宽200多米 , 最深处可达十七八米 。
陡岸(即图示中的右岸)一侧河坎较多 , 大的深坎就有三道(右岸箭头所指的地方)——第一道坎距岸边直线距离八九米 , 坎上水深4米以上 , 坎下水深则超过6米;第二道坎子距岸边大致20米远 , 坎下水深大致10米上下 , 坎上坎下落差可达2米以上;第三道坎距岸边大致30多米远 , 坎下水深可达15米以上 , 坎上坎下落差在3米以上 , 再往前便是主流冲击的平坦河道 , 水底呈近似半弧形 , 地势缓慢升高 , 直到对岸 。
这一带发育的河坎较少 , 落差较小 , 河坎距左岸的距离相对较远 , 水体逐渐变浅 , 水流缓慢 , 泥沙沉积 , 河滩发育 。
图2
右岸的第一道、第二道河坎底部结构由洪水期间主流冲刷形成 。
在洪水期、涨水期 , 河道中心区域水流速度如成年人小跑的速度 , 第一道、第二道河坎附近的水流如成年人快速行走的速度 , 此时如果人能靠近河岸 , 下竿处杂物少且不易缠线 , 则很容易钓获鲤鱼(实际上 , 洪水期的大江大河往往不具备垂钓条件 , 一是不安全 , 二是岸边杂物会被流水带走 , 导致水中杂物大幅增多 , 缠线概率加大) 。
退水后 , 第一第二道河坎下的水流速度相对主流中心区域来说偏缓慢 , 留存的食物会逐渐减少 , 鲤鱼数量也会随之减少 , 它们往往会转移至第三道河坎 , 即最深处的河坎的下方活动 , 退水后该位置的水体流速居于整个河道的前列 , 正符合鲤鱼喜“中流击水”的习性 , 而且坎底处留存食物也多 , 鲤鱼多集中于此 。 因此 , 我们宜将饵食抛投至图2所示的投食有效区域 。
我第一次到这个弯道专钓鲤鱼是数年前8月下旬的一个下午 , 选好钓位、探得最深处的河坎位置后 , 我首次投食 , 六把海竿全部抛出30多米远 , 落底后回拉到坎子底下——本以为到了主流最深处的河坎之下 , 实际是到了第二道河坎底下 , 结果无鱼咬钩 。
于是 , 我基本断定这次抛投未能抛到最深处的河坎底下 , 遂换食后二次抛投至大约40米远的位置 。
论饵食落底的时间 , 第二次抛投要比第一次抛投长一些 , 说明水体深度增加不少 , 且回拉时感到了突然出现的阻力 , 由此我断定这次抛到了最深处的河坎底下前方的位置 。
果不其然 , 投竿过后十分钟左右 , 六支竿子中有三支的竿梢先后点头 , 除了一把竿子无鱼中钩外 , 其余两支竿子各中一尾2斤左右和4斤左右的鲤鱼 。
下午7时收竿时 , 我共钓获7尾鲤鱼、1尾草鱼 。
发现这个钓点后 , 我此后每年都要到这里钓几次鲤鱼 。 不少“空军”的钓友看到我把鲤鱼钓得如此得心应手 , 不是怀疑自己的饵料有问题 , 就是怀疑自己所选的位置有问题 。
其实 , 他们的问题出在投竿的位置不准确 , 非远即近 , 且不知道须将落底后的钩饵拉至河坎下 , 自然鲜有鲤鱼光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