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孙建东/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三 )


物象#孙建东/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文章插图

▲作品欣赏
潘天寿在谈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时,提出中国画对动的精神气势的追求,是与众不同的。而动的表现,是体现在中国画发展到文人写意阶段,不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注意对物象神情的表现,“故中国绘画在画面的构图安排上、形象动态上、线条的组织运用上、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上等等方面,均极注意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作为一位花鸟画家,孙建东在构图配色上,皆注意对画面“动”的表达。
物象#孙建东/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文章插图

▲作品欣赏
观孙建东的花鸟画作品,可以发现画面的“动”主要表现在动物的姿态上。画鸟,鸟嘴微张,眼神专注。画马,常注重马奔腾的姿态,飘动的鬓毛。画猴,常蹲坐在石块,或纵身一跃,勾住树木。千种姿态,往往在动作发生时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模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灵动与生机活力。
物象#孙建东/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文章插图

▲作品欣赏
而为了突出线的骨力和墨色的变化,颜色是处于从属位置的,要做到色不碍墨,他都是先画足墨的部分,再着色很少在一笔中,既蘸墨又蘸色,以墨色相混来勾勒点染的。孙建东注重色彩对整个画面的充实和丰富。但没有像赵之谦和任伯年,不仅所用色彩很多,也讲究每一笔花与叶的色彩变化,连枝干也常用储墨或是墨与其他的颜色调和来画。他往往把不同的植物叶子归纳整理为单纯的石青或石绿,简化用色的种类和面积,只用平涂,同一色系的深浅变化来归纳整理纷繁复杂的物象。这就使得画面的灵动性和丰富性得到了提升。我们看到,色彩的对比不仅有浓淡,冷暖,明暗,更强调互补的重要性。唐岱在《绘事发微》中指出“水墨虽妙,只写得山水精神本质,难于辨别四时山色,随时变现呈露,著色正为此也。”热带地区,植被茂盛,花鸟繁多,注重用色,大胆用色也成为这一区域画家的典型特征。
物象#孙建东/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文章插图

▲作品欣赏
孙建东的作品极富张力,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笔法、用墨和色彩上。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孙建东的花鸟作品,常包含中锋、侧锋,逆锋等多种笔法。粗笔细笔来描绘多种物象,使得画面的“有骨”,再此基础上,附上各种浓淡的墨色,创造出黑、白、浓、淡、干、湿各种效果,以此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使得画面“有肉”。
物象#孙建东/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文章插图

▲作品欣赏
而为了突出线的骨力和墨色的变化,颜色是处于从属位置的,要做到色不碍墨,他都是先画足墨的部分,再着色很少在一笔中,既蘸墨又蘸色,以墨色相混来勾勒点染的。孙建东注重色彩对整个画面的充实和丰富。但没有像赵之谦和任伯年,不仅所用色彩很多,也讲究每一笔花与叶的色彩变化,连枝干也常用储墨或是墨与其他的颜色调和来画。他往往把不同的植物叶子归纳整理为单纯的石青或石绿,简化用色的种类和面积,只用平涂,同一色系的深浅变化来归纳整理纷繁复杂的物象。这就使得画面的灵动性和丰富性得到了提升。我们看到,色彩的对比不仅有浓淡,冷暖,明暗,更强调互补的重要性。唐岱在《绘事发微》中指出“水墨虽妙,只写得山水精神本质,难于辨别四时山色,随时变现呈露,著色正为此也。”热带地区,植被茂盛,花鸟繁多,注重用色,大胆用色也成为这一区域画家的典型特征。